2016年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邵瑞太博士谈如何“打败糖尿病”(12:18)

2016年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邵瑞太博士谈如何“打败糖尿病”(12:18)

下载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能够给予生命所需的能量;如果糖不能进入细胞作为能量消耗掉,就会大量蓄积在血液中造成危害。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系统,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肾功能衰竭、失明以及可能导致截肢的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全球总共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这一疾病,其中80%以上都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联合国将今年的宣传重点确定为:打败糖尿病——扩大预防、加强护理并增强监测,同时发布了全球首份《糖尿病报告》。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就此专访了世卫组织慢性病和健康促进资深专家和项目管理顾问邵瑞太博士。请听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自1950年起将每年的4月7日、即该机构《组织法》正式生效的日子、也就是世卫组织的“生日”确定为“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与全球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挑战密切相关的特别主题,以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借机发起一项长期宣传活动,促进相关领域应对行动的开展。世卫组织慢性病管理顾问邵瑞太在专访中表示,世卫组织将201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应对糖尿病,目的在于提高对于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中糖尿病惊人负担和后果的认识,发起一套具体、有效和负担得起的行动,以扩大针对糖尿病的预防、加强护理、改进监测并更有效地管理糖尿病。

 邵瑞太:“从患病的角度,全球目前有3亿5000万人患有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2年全球150万人的死亡与患有糖尿病有关,其中绝大多数、90%以上的患者或者死亡病例都是II型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里面分两型,I型和II型。I型我们叫原发性糖尿病;II型糖尿病是后天发生的,主要是由生活行为或者一些其他因素引起的。在过去几十年来,由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卫生行为,包括缺乏运动、酗酒、不合理膳食等等因素,造成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升高流行率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太平洋岛国、加勒比海岛国、东地中海地区,也就是阿拉伯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贫困人群中的肥胖流行率很高,相应的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很高。比如说太平洋岛国,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升高流行率可以达到50%以上。将糖尿病列为全球卫生日的主题也是在这些地区的动议基础上形成的。”

 邵瑞太援引世卫组织刚刚发布的全球首份《糖尿病报告》指出,1980年时估计有1亿零800万人患有糖尿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已经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成人患病率从4.7%上升到8.5%,这表明超重或肥胖等相关风险因素出现明显增加。事实上,2014年,在全球18岁以上的成年人当中,平均每三个人就有一人以上超重,每十个人即有一人以上肥胖。在过去十年当中,中、低收入国家中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速度大幅超过了高收入国家。同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通过直接医疗费用以及工作和工资损失给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卫生系统和国家经济也造成巨大损失。

据世卫组织通报,中国目前约有1亿1000多万糖尿病患者,约占成年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若不尽快采取有效应对行动,改善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预计相关数字将在2040年进一步增至1亿5000万人,由此给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邵瑞太:“中国人群的血糖升高流行率增长很快,特别是在青少年中间,孕妇的发生率也很高。当然,和太平洋岛国或者热带地区的一些居民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群的糖尿病流行率相比没有那么高,但是增长速度很快。根据前不久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2年中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其中城市为12.3%,农村为8.4%。与2002年相比,中国人群的血糖升高流行率呈上升趋势。另外一些数据对世界卫生组织而言很有意义,例如中国居民的糖尿病知晓率只有36%,当然城市好一点,45%的居民知道糖尿病,农村只有30%。同时,中国的糖尿病治疗率不是很高,只有33%。还有就是糖尿病的控制率也只有30%。所以从这些数字来看,‘世界卫生日’的‘战胜糖尿病’的主题对中国来说很有意义,应该是一个引起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邵瑞太表示,从一名专业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糖尿病早应该是一个被广为人知的公共健康问题,但相关调查发现中国居民只有三分之一了解糖尿病,他对此深感困惑。

邵瑞太:“(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一个就是我们卫生知识的普及还不够好;另外,糖尿病本身不像艾滋病、埃博拉等疾病会突然引起患者死亡、容易引发人们的恐慌,因为它是一种慢性状态,确切意义上讲很难说是一种‘病’,因为它没有明确的症状,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它造成的并发症,比如说眼底疾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或者腿部感染……从早期来讲,人们很难认识到它的危险。我们对(糖尿病的)预防意识和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别。这个调查是2012年(进行的)。中国在过去的三、四年间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现在应该显现结果了,就是将糖尿病和高血压纳入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卫生政策体系和全民健康保险计划之中。我相信如果再调查,肯定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应该是上升的。现在中国有另外一个很大的健康项目,叫‘全民健康素养普及项目’,糖尿病也是其中内容之一。所以过去三五年,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只是没有去做调查…… ”

 邵瑞太博士在专访中强调,在通过人群干预措施实现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发病率方面,全球在过去三十年间唯一一个成功的案例就在中国。1986年,中国研究人员以盛产石油的黑龙江省大庆市为试点,开始了一项长达六年的糖尿病随访干预行动,对当地570多名血糖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之间临界状态的糖耐量低减患者进行膳食和运动干预,并取得了有效减少糖尿病发病的效果,由此证明了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预防、降低、延缓和控制糖尿病风险。

 邵瑞太表示,糖尿病可以治疗,也可以通过控制和管理来防止出现并发症。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当中“关于到2030年将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减少三分之一”的全球具体目标至关重要。社会各行各业,包括政府、雇主、教育机构、生产商、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媒体和个人等都可以发挥作用。

 邵瑞太:“世卫组织在‘世界卫生日’的糖尿病报告里面提出了六点措施。第一条就是国家应该建立高层次的预防控制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协调委员会,因为它涉及很多政策问题、多部门协调合作的问题。比如说需要教育部门的努力,将糖尿病作为青少年的卫生知识课程内容之一,增加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农业部门要提供健康的食物;食品工业要控制食物中的含糖量等等,所以这需要国家高层的政策协调和部门协调。第二,卫生部门要提高管理能力,要正确地分析当前糖尿病的流行趋势和本国或者本地区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水平,制定相应的技术策略和规划。第三,糖尿病的一些技术策略应该扩大实施。应该说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了一些基本的糖尿病的干预措施,现在还需要全人群的干预,就是我们讲的Life Course生命过程的糖尿病干预,从孕妇的怀孕期到新生儿到儿童期的肥胖控制以及早期糖尿病的发现。还有一个就是对不健康食品的控制,通过一些税收政策、法律策略来控制不健康饮食的销售;城市发展规划部门也应该增加更多的体育锻炼场所等等,这些都是很有效的。”

 邵瑞太指出,要想在遏制糖尿病增加方面取得进展,就需要反思我们的日常生活:注意健康进食,积极活动,避免体重增加过多。即使在最贫穷的环境下,政府也必须确保民众能够作出这些健康的选择,卫生系统也能够对糖尿病患者作出诊断和治疗。为此,各国应加强卫生服务系统对糖尿病以及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应对,尤其是强化初级卫生保健的功能,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指南和治疗方案,确保公平获取基本的诊断和管理技术以及方便获得胰岛素等基本药物的能力。同时,应填补糖尿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的空白,鼓励预防控制糖尿创新规划并进行结果评价。最后,各国还应加强收集、分析和使用有关糖尿病负担和发展趋势及其主要风险因素方面的数据。在可行和可持续的情况下,建立并维持糖尿病登记簿和档案。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邵瑞太博士 图片提供:邵瑞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