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升光”和“一美元眼镜”带来的光明前景(8:53)

“一公升光”和“一美元眼镜”带来的光明前景(8:53)

下载

光不仅是智慧的象征,也是生命存在的一个必要因素。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中,与光和光学技术有关的发明和创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联合国启动2015年“国际光年”之际,两名新时代的实践者讲述了他们是如何从自身做起,通过使用新技术,让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光明前景。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轻轻地按一下开关,就可以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在我们许多人来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对于世界上五分之一的“能源贫困”人口而言,这根本就是一种不可能的选择,尤其是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的贫民窟里,这些贫民窟很少能通上电,就算通上了电,大多数贫民也都无力负担电费。因此,以往即使是白天,低矮、无窗的棚屋里也是一片暗无天日的景象。

现在,由于一名菲律宾男子,艾拉科•迪亚斯(Illac Diaz)的努力,马尼拉以及世界各地许多城市的贫民窟的白天和夜晚已经被一种用废弃饮料瓶改装的“太阳能灯泡瓶”照亮。

迪亚斯:“(英语)制作和安装‘太阳能灯泡瓶’非常简单——从垃圾桶里找到一个(1至1.5公升的)聚氯乙烯饮料瓶,洗干净,装上水,在里面放点儿漂白剂,(在屋顶上)放上一块金属片(将其固定),然后,光线就会被折射到室内。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但是,灯泡瓶的确会在晚上发光。”

当地时间1月20日下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行的“光的解决办法”报告会是2015“国际光年”启动仪式的一部分。在座无虚席的教科文组织大礼堂里,迪亚斯的演讲从一开始就抓住了所有的听众的注意力。

2006年,迪亚斯创建了“我的住房”基金会,该基金会自2011年起,首先将“太阳能灯泡瓶”这个简单、便宜的技术引入了菲律宾。他们在菲律宾的贫民窟中展开了宣传。穷人们只需花不到5美元,基金会就会帮忙安装一个可在白天照明的塑料灯泡瓶,试用一段时间后,再花费5美元,就可以安装一个晚上也可以发光的灯泡瓶。

每个太阳能灯炮瓶的使用期长达5年,它所发出的灯光亮度相当于一个55瓦的灯泡。

据估算,使用一个白天照明的太阳能灯泡瓶,每个月可以节省8到10美元。使用太阳能灯泡瓶不仅可以减少使用煤油灯所造成的火灾、为穷人节约电费,还可达到环保的目的。

迪亚斯:“(英语)我们让人们使用这种灯泡瓶达到节约的目的,而不是告诉他们,我有一个产品,如果你们不从我这里购买,我就不会让你们用。有时,在彻底的黑暗中,哪怕只有1瓦的照明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但这个项目的另一个真正的益处是能力建设,我们在菲律宾各地培训大量的妇女,来制造这种工艺非常简单的产品——不需要在铜板上做电路焊接,或者使用各种酸性试剂……此外,我们在菲律宾各地还有许多承包商负责灯泡瓶的安装。因此,人们可以只花10美元就拥有白天和晚上的照明。”

世界上有1亿5千万人患有近视,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眼镜。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由于人们无力购买眼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美元,相当于应对艾滋病所需的费用。

美国社会学家保罗•波拉克在《摆脱贫穷》一书中写道,“现在是时候发明一种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也能买得起的眼镜了,毕竟这些人中的许多人平均每天的生活费只有一美元,无法承担价格更高的眼镜。”

德国数学和物理双科教师马丁•奥夫穆特(Martin Aufmuth)在阅读了《摆脱贫穷》一书后,产生了发明“一美元眼镜”的想法,并将这个构想变成了现实。

奥夫穆特:“(英语)大约在五年前,我从保罗•波拉克撰写的《摆脱贫穷》一书上得知这个问题,这本书大概是有关贫穷问题的最佳书籍之一。从那时起,我开始尝试发明一种眼镜。最后,终于做出了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个型号,这种眼镜的镜片不会碎裂,镜框由弹簧钢丝做成,制作材料的价格十分廉价,全部还不到一美元,这样就可以让每天仅靠1美元甚至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们买得起。”

二十世纪初,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戴上水晶镜片的眼镜第一次看到满天星星时,感到异常激动,他的思绪也随着夜空中遥远的宇宙恣意遨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副支付得起的眼镜可以改变成千上万生活在第三世界的人们的命运。

奥夫穆特:“(英语)我去年10月去马拉维时,第一个来找我的人是一位名叫西蒙的80岁老人,他有18个孙子。西蒙告诉我们说,他视力不好,看不清东西,但他从来没有戴过眼镜。西蒙戴上一副眼镜之后说,他看见了树上的树叶,还有树上的鸟儿,以前他经常听见鸟叫,但是从来看不见树上的鸟儿。西蒙想买下那副眼镜,他于是派孙子跑回他家所住的村子,在家人和邻居的帮助下凑够了买眼镜的钱。两天后,西蒙告诉我,因为现在能看见地里的秧苗,他又可以下地干活了。”

潘基文秘书长在为“国际光年”发表的致辞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光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在国际社会致力于消除贫困,共享繁荣的背景下,光技术可为应对多种全球性挑战提供解决方法。自1000年前阿拉伯学者、“光学之父”海什木发表五卷本《光学》著作以来,光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突破,从光波,到光电效应,到光纤通信,每一步都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联合国设立“国际光年”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光科学为全人类服务。

“一公升光” (Liter of Light)运动的发起者迪亚斯表示,现在,仅在马尼拉就有超过7万人用上了太阳能灯泡瓶,“一公升光”运动也已经扩展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士等多个国家。现在,迪亚斯和同伴们的计划是到今年底,在全世界安装100万个太阳能灯泡瓶。

迪亚斯:“(英语)纯粹的慈善使你作为施予者感到拥有无上的权力,但是如果你不把如何将瓶子变成便携式灯泡的方式传授给别人,人们就不得不不断地从你这里购买这种东西,从而产生依赖性。我们不喜欢这样,也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现在由于‘一公升光’运动在世界各地,尤其是菲律宾取得的快速发展,我们希望,随着人们能够更多地使用互联网分享并使用这一技术,出现一场太阳能变革的时候已经到来。”

肖凡,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联合国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