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引领核技术农业应用——记粮农组织与原子能机构联合司(9:15)

五十年引领核技术农业应用——记粮农组织与原子能机构联合司(9:15)

下载

在享受餐桌上的美味的时候,你可能没有想到过,这些食物可能与高深的核技术密切相关。的确,您所吃的香喷喷的大米可能是某一个经过辐照育种技术培育出的优质品种;您最喜欢的海鲜“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进入您的厨房之前也经过了辐照保鲜处理;在吃肥牛时,您再也不用担心牛瘟病,因为核技术在快速诊断方面的贡献已经帮助在全世界范围内消除了这种一度顽固的动物疾病。您知道吗,在将核技术推广运用到全球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功臣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粮食和农业应用联合司。到2014年10月,这个联合司已经在推广核技术粮食和农业应用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默默地工作了五十年。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1964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建立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粮食和农业应用联合司,开创了核技术在农业和粮食应用上的新纪元。

联合司司长梁劬表示,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已经成为核技术和平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核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被公认为农业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

梁劬:“早在1964年,全球就面临着很大的粮食安全的问题,而且有不少国家将核技术应用于军事目的。在这一背景之下,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建立了联合司,作为两个组织之间战略伙伴关系的枢纽。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核技术在粮食和农业领域的应用以及联合司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十分自豪地发现,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联合司不仅扩大和深化了双方的合作,也使广大的成员国受益于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五大领域,包括植物诱变育种、水土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农产品辐照加工和食品安全、畜牧生产和动物健康,以及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整个联合国系统中唯一拥有自己的实验室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部分,联合司在维也纳分别针对这五大领域建立了五个实验室。

在突变育种方面,联合司的科学家利用核辐射对作物的种子、组织或器官进行辐照处理,诱发遗传变异,从而培育抗旱、抗盐碱、抗虫害等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全球利用突变育种技术已经培育、推广了3200多个作物品种。例如,越南在湄公河三角洲推广优质抗盐碱的稻米品种,每年能为农民增收3.5亿多美元。

在水土及作物营养管理方面,科学家利用同位素示踪物质来跟踪农药化肥的移动与水土的变化,从而确定对农作物施肥或浇水的正确方法,以保护水土和农业环境。土耳其便用这项技术开发出土豆滴灌及施肥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土豆产量。

梁劬:“核技术的可示踪性、可测定型以及辐射性,使核技术成为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的有力的辅助和应用技术。在某些领域,核技术是唯一可以利用的技术,比如说昆虫不育技术,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而且唯一可以灭绝、压制或者控制农业害虫的整个群体的技术。在另外一些领域,核技术可以好于常规技术,比如说突变育种、用示踪技术来了解气候变化的情况。在另外一些领域,核技术还可以与常规技术一起运用,发挥互补或者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食品辐照,食品的保鲜,密封包装以后,辐照可以有效提高货架期和食品质量。”

在害虫的防治中,核技术粮食和农业应用联合司的科技人员利用核辐射对人工大量饲养的昆虫虫蛹进行辐照不育处理,再将孵出的雄性不育昆虫放回虫害肆虐地区,这些不育雄虫与正常雌虫交配后产出的虫卵将全部是不育卵,从而可以遏制乃至灭绝整个昆虫群体。这项技术对消灭果蝇、螺旋蝇和采采蝇等害虫非常有效。

利用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技术还可研究并分析动物生产的营养问题,充分挖掘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扩大畜牧生产的饲料来源和营养价值。

此外,目前有70个国家应用联合司研究开发的快速诊断技术,来确诊牛瘟疫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牲畜疾病,特别是为在全球范围内成功灭绝牛瘟疫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梁劬:“50年来,我们研发了15个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核技术体系,包括昆虫不育技术、食品辐照技术、落下灰核素的测定技术。这些技术为农业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成员国的能力建设也是我们的巨大成就之一,我们同400到500个成员国的农业研究机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成员国对我们所开发的核技术的应用。目前为止至少有120多个国家在我们联合司的帮助和支持下利用不同的核技术为他们自己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早在60年代初就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逐步建立了核农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并产生了大量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成为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科技力量。

梁劬:“辐照诱变育种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辐射诱变遗传育种,中国育成了作物突变新品种700多个,占世界各国诱变育种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每年为国家增产粮食35-40亿公斤。在利用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方面,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利用非核技术不可替代的核素示踪技术取得了国家级成果奖20多项。中国农产品辐照在基础研究、工艺设计和标准制定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对200多种食品进行了辐照保鲜、杀菌杀虫等研究,制定了国家标准40余项,行业标准20余项。”

中国曾针对亚洲玉米螟、小菜蛾、柑橘大食蝇和棉铃虫等昆虫的辐射不育技术开展过研究,但由于机构改革等种种原因,中国在昆虫不育技术应用方面处于停滞状况,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始组织科学家利用昆虫不育技术对重大经济类害虫开展调研。

今年10月1日将是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粮食和农业应用联合司成立整整五十周年的日子。梁劬司长对核技术农业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梁劬:“现在世界面临着人口增长、粮食安全的需求、自然资源的匮乏,尤其是气候变化的效果,使得各国农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核技术的运用应该是方兴未艾,核技术还可以广泛地运用到许多领域,为整个世界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发挥巨大的作用。”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IAEA/FAO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