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专题报道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示威活动爆发前的景象。
图片提供:伊拉克援助团

【专题报道】伊拉克多地爆发示威 “信任赤字”使重建之路愈加艰难

自今年10月初以来,伊拉克多地爆发示威,示威者抗议政府腐败、服务不力及失业率居高不下,要求政府进行彻底改革。伊拉克安全部队过度使用武力予以应对,造成众多人员伤亡。自2017年底宣布成功打击伊斯兰国以来,正在重建中的伊拉克仍未消除安全隐患,示威活动更让其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那么,伊拉克大规模示威的深层原因何在?伊拉克重建之路又在何方?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7'28"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
联合国新闻/李茂奇

【专题报道】联合国驻华代表剖析中国40年减贫实践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Nicholas Rosellini)11月下旬来到纽约参加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召集的联合国驻地协调员会议。联合国新闻借这一机会把他请到演播室,请他就中国的减贫问题进行了剖析。罗世礼从中国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成功的秘诀、面临的挑战、联合国在中国减贫方面做出的贡献和中国与联合国今后合作的前景等方面发表了评论。请听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9'54"
一名也门儿童正在接种麻疹疫苗。
儿基会图片/Mahmood Fadhel

【专题报道】世卫组织:网络谣言是麻疹疫情卷土重来的重要“推手”

世界卫生组织12月5日表示,去年全球共有14万2000人死于麻疹这一完全能够预防的传染性疾病,其中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最高,而今年的感染和死亡数字都将“大幅度”增加。世卫组织主管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的奥布莱恩(Kate O’Brien)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表示,社交媒体上针对疫苗的不实信息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8'45"
国际原子能机构新任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Rafael Mariano Grossi)
Dean Calma / 国际原子能机构图片

【专题报道】毕生致力于核不扩散的外交官——国际原子能机构新任总干事格罗西

国际原子能机构新任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Rafael Mariano Grossi)今天走马上任。这位来自阿根廷的资深外交官几乎从踏入外交界的那一刻便与核不扩散和裁军议题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今年7月的选举中击败了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脱颖而出,被委以重任,负责领导这一旨在防止核扩散及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机构。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7'5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
联合国新闻/李茂奇

【专题报道】生态文明乃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掌门人章新胜

每年9月的联大峰会不仅聚集了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各主要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也会在这一时刻聚首纽约,参加相关的重要会议与活动,共同探讨和推动解决世界所面临的一些紧迫性问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就是我们追踪的这样一位人物,在我们的“穷追不舍“之下,他终于在峰会最后一天,在离开联合国总部大楼、奔赴机场的一刻来到联合国新闻的演播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就参加此次峰会的感想和该组织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发表了他的高见。请听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11'55"
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举办点——马德里会展中心。
马德里会展中心图片

【专题报道】一波三折: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什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将于12月2日至13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今年的气候变化大会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原承办国智利在最后一刻“撂挑子”登上媒体头条,更因为,2020年各国将根据《巴黎协定》加强其“国家自主贡献”的承诺。联合国新闻今天就来回顾和展望一下本次一波三折的气候变化大会。请听张立的报道。

音频
9'44"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庆祝该组织成立74周年暨“世界粮食日”展览开幕之际发表致辞。
©FAO/Giuseppe Carotenuto

【专题报道】以行动促改变 打造活力“粮农”—访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

2019年6月23日,经会员国投票选举,时任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当选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新一任总干事,同时也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的总干事。在屈总干事上任刚过百天之际,联合国新闻对其进行了专访,请他畅谈了如何建设 “活力粮农”,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推出的重大行动计划和实施改革创新的重要措施,以实现没有饥饿美好世界的愿景。这位粮农组织的“掌门人”在采访中还与我们分享了怎样与员工和会员国在短短一百天内 “打成一片”的心得,同时分享了他在“不简单”的工作之余,自己简单的生活方式。请听张静的报道。

音频
12'5"
美国本月18宣布不再认为以色列位于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违反国际法,使得这一问题成为2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中东问题会议的焦点。
联合国图片/Evan Schneider

【专题报道】美国改变对以色列定居点立场在安理会遭受抨击

美国本月18日宣布不再认为以色列位于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违反国际法,使得这一问题成为2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中东问题会议的焦点。除美国之外的14个安理会成员国*均对这一声明提出严肃批评,并警告此举将破坏旨在终止巴以冲突的“两国解决方案”。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11'48"
在"世界儿童日"之际,科特迪瓦一个村庄的孩子将他们的新学校涂成蓝色。这所学校是由回收的塑料砖制成的。
© 儿基会图片/Frank Dejong

【专题报道】《儿童权利公约》诞生30周年 保护儿童权利任重道远

三十年前,世界各国领导人通过了一项国际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为全世界儿童作出了历史性承诺。它是迄今获得最广泛批准的人权条约,改善了全世界众多儿童的生活。在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当天,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盛大集会,庆祝这一公约通过30周年。下面联合国新闻就跟您讲述一下这一公约诞生的过程以及30周年庆祝活动的盛况。请听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11'42"
在一个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东帝汶的小学生正在种草。 (2017年6月图片)
图片来源:UNDP Timor-Leste

【专题报道】贸发组织为最不发达国家“把脉” 诊断发展融资体系存在的弊端

对于世界上最贫穷和最欠发达的近50个国家而言,要让得到的每一笔外部资金援助发挥最大的效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于基础设施和生产部门。然而由于国际发展融资体系所存在的复杂性,最不发达国家所得到的不多的一点援助资金往往并没有用在“刀刃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今天发布的《2019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对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不利于最不发达国家的“弊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呼吁进行改进,以提高援助的实际效果。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