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专题报道

2018年11月20日,孩子们点亮了北京国家游泳中心(也称为水立方)的蓝色气泡,以庆祝世界儿童节。
© UNICEF/UN0259245/Xia

【联合国在华4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携手中国政府 为实现儿童权利和提升儿童福祉做出不懈努力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成立旨在帮助全球最脆弱的儿童与妇女,改善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带去希望与机遇。今年恰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开展工作40年。过去40年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其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促进广大中国儿童的权利和福祉。近期,联合国新闻记者张静对新任驻华代表芮心月女士(Cynthia McCaffrey)进行了专访,请她回顾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过去40年当中在中国所走过的历程,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请听报道。

音频
12'20"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巴基斯坦一家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几内亚的农村妇女合作社。黎巴嫩的女性创业者和小企业主。担任技术职位的妇女。
Visual News Associates/世界银行/妇女署图片/Joe Saade/Gaganjit Singh

【专题报道】G20峰会关注贸易与投资 联合国呼吁每年为发展中国家中小微企业投资1万亿美元

今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今天在日本大阪开幕,贸易与投资是峰会焦点议题之一。作为全球大多数经济体的支柱,通常雇佣不到250人的中小微企业常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近期再度升级的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让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微企业更难获得外国投资。为应对这些挑战, 联合国实体之一的国际贸易中心正致力于中小微企业的国际化。该组织在6月27日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正式发布《2019年中小企业竞争力展望:小企业,大投资——为可持续发展目标融资》报告。这份报告显示,每年为发展中国家的小企业额外投资1万亿美元将对有利于实现60%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7'49"
粮农组织和泛美卫生组织的报告建议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促进新鲜、安全和营养食品的可持续生产,以解决超重和肥胖问题。
图片来源:粮农组织

【专题报道】饥饿与肥胖的悖论——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大卫∙纳巴罗谈未来粮食系统转型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饥饿人口数量约为8.2亿,同时有超过6.7亿人患有肥胖症。全球食物生产和分配正出现极端的不平等问题——有人食不果腹,有人暴饮暴食。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全球健康教授大卫∙纳巴罗近期在接受联合国新闻的专访中指出,这就是未来粮食系统的一个悖论。粮食生产和供给已经不再是全球面临的唯一的营养难题,粮食生产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粮食生产者的生计,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增加都将成为关注的重点。请听张立的报道。

音频
8'52"
粮农组织新当选总干事屈冬玉
粮农组织图片/Alessandra Benedetti

【专题报道】完整履历和强大国家后盾发挥作用——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当选粮农组织总干事

6月23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进行的选举中,来自中国的屈冬玉战胜了来自法国和格鲁吉亚的竞选对手,成功当选粮农组织总干事。作为联合国负责消除饥饿、改善营养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专门机构,粮农组织在联合国系统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屈冬玉出生在农村,大学学的是并不时髦的农业科学,但他一头扎进这一领域,从科研、管理,到决策和国际交流,扎扎实实地开辟了一番天地。他的当选无疑将为粮农组织带入一些“中国经验”,为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8'40"
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主任专员克雷恩布尔(Pierre Krähenbühl)看望在叙利亚的巴勒斯坦难民儿童。
近东救济工程处图片/Taghrid Mohammad

【专题报道】在政治前景渺茫之时 为巴勒斯坦难民“留下一点希望”

6月25日,美国将在巴林召开会议,讨论被称为“世纪协议”的中东和平经济方案。据媒体报道,撤销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也将是会议的议题之一。而在同一天,工程处则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年度认捐会议,今年的筹款目标是12亿美元。会前,工程处负责人克雷恩布尔向媒体介绍了该机构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近况。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9'24"
为纪念1969年6月发生在纽约“石墙酒吧”的抗议事件,每年六月,世界各地都会举行“骄傲游行”,为性少数群体争取应有的权利,六月也随之成为了“骄傲月”,大街小巷常能见到彩虹旗的身影,许多商铺也会贴上彩虹标签以示支持。
Jana Sabeth

【专题报道】中国“同志”等性和性别少数群体境遇有待改善——访中华女子学院刘明辉教授

为纪念性少数群体权益斗争50周年,纽约在这个6月启动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骄傲庆典”,50多场活动横跨整个六月,预计将吸引300多万人参与,大街小巷的许多商铺都挂上了彩虹旗。在“骄傲月”期间,联合国新闻也就中国性少数群体所面临的一些挑战,采访了与开发计划署合作撰写《跨性别者性别认同的法律承认》评估报告的中华女子学院刘明辉教授。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13'58"
联合国独立人权专家卡拉马德
联合国图片/Manuel Elias

【专题报道】用正义和真相告慰卡舒吉——访联合国独立人权专家卡拉马德

去年10月,沙特阿拉伯知名记者卡舒吉走进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沙特领馆后便下落不明,沙特当局随后证实其已经死亡,遗骸至今仍未找到。负责调查这起骇人事件的独立人权专家卡拉马德向联合国新闻表示,虽然案件的司法问责将会十分艰难,但国际社会仍然能够在法律、政治和经济等领域采取多项措施,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并使正义得到伸张。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7'32"
联合国总部大楼。
联合国图片/Rick Bajornas

【专题报道】秘书长“大吐苦水”——“欠费”和僵化机制使联合国财政陷入危机

今年五月,联合国各部门接到来自秘书长办公室的“命令”,暂停录用和非员额招聘工作,原因是需要大力度节省开支,以使该组织度过财政危机。6月4日,古特雷斯秘书长在向联大财政和预算委员会通报秘书处的财政状况时表示,会员国拖欠“会费”和预算的僵化机制使得联合国的财政状况陷入目前境地。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8'10"
孟加拉国的库图帕朗难民营,来自缅甸的罗兴亚难民女童正在参加由难民署组织的社会心理技能讲座。
难民署图片/Will Swanson

【联合国在华4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难民署与中国:从受助者到合作者——访难民署驻华代表达纳帕拉

1979年来到中国的联合国难民署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联合国机构之一。与40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国,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和文化观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难民署在中国的角色又有哪些转变?面对全球难民危机不断加深的严峻形势,难民署和中国代表处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本期“联合国在华4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特别专访难民署驻华代表达纳帕拉(Sivanka Dhanapala)。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12'49"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部落社区成员合影。
儿基会图片/Sri Kolari

【专题报道】联合国报告:世界人口增速减缓 但到世纪末仍将增至110亿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的2000年,全世界有61亿人口, 100年之后的2100年,世界会有多少人口呢?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今天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10亿, 而未来30年将增加20亿人口。 除了人口的不断增长之外,这份报告还分析了另外两个宏观人口趋势:人口的老龄化和国际迁移。 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