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专题报道

来自缅甸的罗兴亚穆斯林族人面临残酷迫害后逃往孟加拉国,联合国官员表示可能构成危害人类罪。
难民署/Roger Arnold

【专题报道】前车之鉴:罗兴亚人危机不能重蹈卢旺达大屠杀的覆辙

1994年卢旺达境内的灭绝种族事件震惊世界——超过80万人被有计划、有步骤地杀害,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图西族人,但也包括温和的胡图族、特瓦族和其他族人。2003年12月23日,联大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希望全人类引以为戒,避免悲剧重演,并呼吁各国为维护生命尊严而尽到义务和责任。在今年的大屠杀纪念日之际,联合国防止灭绝种族罪行特别顾问迪昂(Adama Dieng)在接受联合国新闻专访时表示,大屠杀24年后,尽管国际社会建立了法律和政治框架,但基于种族的屠杀事件仍在发生。今年三月初他对孟加拉国进行了访问,在此期间,居住在考克斯巴扎地区的罗兴亚难民所讲述的悲惨故事让他感到毛骨悚然,如被提交至国际法庭,可能构成种族灭绝罪。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12'13"
中国维和警察在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接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检阅。
联合国驻华办事处/赵昀

专题报道:“和平的使者 中国的骄傲“——记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

4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前往河北廊坊对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进行了访问。由于许多读者和听众都对这个中心存在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我们于是在今天早晨通过越洋电话拨通了该中心主任胡建国的电话,请他对该中心的使命进行了一番介绍。我们的采访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该中心的访问谈起。

音频
11'43"
世卫组织传染病事务助理总干事任明辉博士在世界卫生大会上 。
世界卫生组织图片/ L. Cipriani

专题报道:健康无国界,没有国家能在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上幸免——访世卫组织传染病事务助理总干事任明辉

今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70周年的日子。70年间,世卫组织在政策指南、标准制定、突发事件应对,以及健康生活倡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卫生和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全球日趋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也对世卫组织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世卫组织传染病事务助理总干事任明辉博士就此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采访。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9'33"
教科文组织。
图片提供:教科文组织

专题报道:媒体和言论表达在互联网时代是否更加自由?---教科文组织寻找答案

人们都说互联网带来了一场信息革命: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而且获取信息的途径前所未有地便捷。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表达和媒体的发展是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呢? 教科文组织最近发布的《2017至2018年表达自由和媒介发展全球报告 》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充满矛盾的图景。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5'38"
排雷人员正在阿富汗清理地雷。
联阿援助团图片/Fraidoon Poya

专题报道:杀伤人员地雷时刻威胁和平生活——地雷行动日敦促人们提高消除地雷意识

联合国排雷行动处的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10个人被地雷炸死或炸成伤残。有数十个国家仍受到地雷和战争遗留爆炸物的影响,每年会有1万5000至2万人因地雷受伤或丧生。4月4日是联合国大会确立的“国际提高地雷意识和协助地雷行动日”。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审视一下地雷对和平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在消除地雷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就。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8'19"
安理会就英国遭受“神经毒剂”袭击事件举行紧急会议。
联合国图片/Loey Felipe

专题报道:欧美与俄罗斯“外交战”烧至联合国——安理会辩论“神经毒剂案”

三月初,俄罗斯前情报人员斯克里帕尔(Sergej Skripal)与其女儿在英国南部小城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因接触不明物质而失去知觉。英国政府认为俄罗斯对这一事件负有责任,并要求俄方做出解释,俄方对此表示否认。3月14日,安理会应英方要求就此召开了紧急会议,双方各执一词。这一事件近日不断发酵,进而引发了俄罗斯与欧美各国相互驱逐对方外交人员的一系列后续行动。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6'15"
美国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
联合国新闻/Matt Wells

专题报道:畅谈种族平等 美国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主张建立“全球良知联盟”

种族自由在美国各地已经得以建立,但斗争的“下一阶段”涉及全面和平等地获得教育、医疗和发展的机会。这是美国资深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Jesse Louis Jackson)上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一次纪念承认世界非洲人后裔所做出贡献、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活动上发表的谈话。杰西·杰克逊就此呼吁建立一个“全球良知联盟”。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9'5"
一位年轻的利比里亚妇女将利比里亚国旗高举过头顶。青年占该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
联利特派团图片/Staton Winter

专题报道:十五年“蓝盔时代”结束 利比里亚迈向新征程

上世纪80年代末,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爆发了持续多年的内战,造成数十万人丧生、法律和社会秩序全面崩溃。2003年9月,联合国向利比里亚首次派遣维和部队,以监督和平协议的执行。十多年来,在贫穷、疾病、战火、埃博拉肆虐的利比里亚,到处都有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身影。他们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迷彩服,脚踏黑色战靴,穿梭在利比里亚各个受冲突影响地区,为利比里亚的和平和战后重建做出重要贡献。2018年3月,这支蓝盔部队正式结束了在利比里亚的任务,这十五年的历程对利比里亚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9'
张弥曼教授在2018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上留影。
欧莱雅企业基金会图片。

专题报道:古生物化石中的科学天地—— 访欧莱雅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3月22日在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行。今年恰逢这一旨在促进女性参与科学的重要奖项设立20周年,因此今年的颁奖典礼格外隆重。来自全世界五大区域的五位杰出女科学家在仪式上荣获了这项殊荣,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张弥曼。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9'16"
澳大利亚与东帝汶3月6日在联合国纽约总部签署了《澳大利亚和东帝汶在帝汶海建立海上边界》条约。
联合国图片/Evan Schneider

专题报道:澳大利亚与东帝汶就海上划界签署协议 开创通过调解机制解决海上争端先河

3月6日,澳大利亚和东帝汶就东帝汶海海上划界问题签署条约,从而为两国几十年来存在的这一有关领土主权的纷争找到了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这一海洋边界条约的签署标志着国与国之间有史以来首次成功地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完成调解程序,从而开创了通过调解机制解决争端的先河。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