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李理中校在西撒哈拉巡逻。
李理

【音频专题】撒哈拉沙漠里中国军人的风采——访军事观察员李理

目前联合国在全世界一共有12个维持和平行动。截至今年3月底,其中共有225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人员。他们奋战在联合国位于南苏丹、塞浦路斯、黎巴嫩、刚果民主共和国、马里、阿卜耶伊地区和中东等9个维和行动中。李理中校是他们当中的一员,目前在联合国西撒哈拉特派团执行任务。在5月29日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新闻》采访了李理。请听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15'44"
联合国呼吁建立与GDP相辅相成的进展衡量标准。
Unsplash/Ivan Bandura

【音频专题】在经济增长之外,用何指标衡量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各国一直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国家的发展与经济进步。但是,经济并不能主导一切,GDP也无法体现一个国家在社会福祉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取得的进展或出现的退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呼吁,不能“不顾一切地视环境破坏和退化为经济进步”,需要建立与GDP相辅相成的进展衡量标准。在此背景下,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近期召开了官方统计数据高级别论坛,探讨GDP之外的统计措施。论坛期间,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处首席统计师张砚春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采访,介绍如何利用人类发展指数弥补GDP的不足。请听《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王海霏的报道。

音频
13'
“与草共舞”的土豆。
王延静

【音频专题】在农业生产中引入“共生共存”的理念——专访生态种植的实践者王延静

健康的植物有助于消除饥饿、减少贫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生态种植,对保护植物健康至关重要。在5月12日国际植物健康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每个人提高认识并付诸行动,保持我们的植物健康。就此,《联合国新闻》采访了中国山东省从事生态农业的王延静,请他介绍了在农业种植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平衡的实践和探索。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

音频
8'8"
电力工人在铁塔上装置东方白鹳人工巢。
中国绿发会

【音频专题】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守护者——专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研究室主任杨晓红

一年两度的“世界候鸟日”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在全球范围内候鸟面临的威胁以及候鸟生态的重要性,从而凸显出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的紧迫需要。按照惯例,今年的世界候鸟日被定在5月和10月的第二个周六,也就是5月13日和10月14日。《联合国新闻》为此采访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研究室主任杨晓红,请她介绍了近年来候鸟保护工作在中国取得的进展。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

音频
11'3"
2023 年 4 月,来自中国的三名青年代表谢璨阳、王翰元和柳济琛(从左至右)参加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
谢璨阳

【音频专题】蝉联可持续发展目标领袖,云南青年在联合国畅谈应对气候变化

从2020年开始,联合国每两年从全球青年中遴选出 17 位杰出的变革者,将他们命名为“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以表彰他们为努力解决世界上一些最紧迫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在促进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所展现的领导力。2020年第一届青年领袖中唯一一位中国人是来自云南的柳济琛。两年后的2022年,第二届青年领袖中唯一的中国代表仍然是一位云南姑娘王翰元。在本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一年一度的青年论坛期间,《联合国新闻》的黄莉玲采访了两位青年领袖,以及同为云南人的教科文组织推荐青年代表谢璨阳。

音频
17'7"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线上与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开交流,这是联合国中文日当天的首场活动。
联合国新闻

【音频专题】“从宇宙俯视地球”:一位科幻作家的可持续发展观

2015年,联合国在纽约召开可持续发展峰会,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今年则是执行这项议程的中间节点,但由于受到多重相互关联的危机影响,整个世界已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严重脱轨”。为了重新给人类追寻可持续未来的征程注入动力,我们不妨从一位科幻作家的视角来汲取灵感,在由想象力构建的无数个未来世界中回望当下。请听《联合国新闻》邹合义的报道。

音频
13'21"
威利在参加民乐团演出之后与父母合影。
彭灼西供图

【音频专题】拥抱“来自星星的孩子”,迎接平等包容的未来——倾听自闭症孩子家长的诉说

自闭症是一种从幼儿期开始显现的终身神经系统疾病。不论患者的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状况,与神经系统差异相伴的污名化和歧视长期阻碍着自闭症的诊断和治疗。当前,世界各地自闭症高发,但人们对这种疾病仍然缺乏了解,这对患者个体及其家庭和社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在4月2日“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到来之际,一对养育自闭症孩子的夫妻彭灼西和李春砚与《联合国新闻》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认识自闭症,了解自闭症人士和家庭的处境,以及他们对社会的需要和期望。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

音频
10'41"
许楷楠参与深圳人民公园花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许楷楠供图

【音频专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访公益机构零废弃促进会会长许楷楠

2022年12月14日,联大第七十七届会议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3月30日为国际零废物日。零废物日旨在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支持社会向循环型转变,并提高人们对“零废物倡议”如何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认识。实现零废物需要社会各个层面采取行动。深圳市城市环境文明大使、公益机构零废弃促进会会长许楷楠接受了《联合国新闻》采访,强调环保从个人做起以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

音频
11'37"
王慧书(右三)参加“九零学社”教师工作坊。
王慧书供图

【音频专题】面对种族主义,亚裔美国人在抗争道路上不断前行

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3月21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的主题聚焦于打击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紧迫性。《世界人权宣言》声明,每个人都有权享有所有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和肤色等任何区别。然而,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继续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新闻》采访了两位美籍华裔平权倡导者。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 

音频
10'5"
秘书长古特雷斯带领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高晓力宣誓。
联合国图片/Eskinder Debebe

【音频专题】以司法智慧和廉洁担当社会责任——访联合国上诉法庭首位中国籍法官高晓力

去年年底,来自中国的高级法官高晓力成功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成为这个法庭首位来自中国的法官。今年3月,高晓力到纽约总部审理案件之时,正值世界各地庆祝3月10日第二个女法官国际日之际。联合国上诉法庭是一个怎样的机构?高晓力作为一位女法官在法律职业道路上有着怎样的思考?带着这些问题,《联合国新闻》记者黄莉玲采访了高晓力。

音频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