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伤痛,让悲剧不再重演---孟加拉国制衣厂垮塌事件一周年(6:20)

走出伤痛,让悲剧不再重演---孟加拉国制衣厂垮塌事件一周年(6:20)

下载

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郊外一座购物中心的八层商用楼房突然倒塌,造成1100多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大楼中几家成衣制造厂的工人。事故发生一年后,在国际劳工组织、孟加拉国政府、工会、服装供应和销售商的共同努力下,孟加拉国改善成衣制造业工人工作环境、避免悲剧再次重演的工作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进展。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卡莉达·贝居姆(Khaleda Begum)是孟加拉国数百万名制衣工人中的一员。去年4月的一天,贝居姆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位于首都达卡郊外“拉纳购物中心”一座大楼的店铺中上班,这座大厦中共有3000多名跟她一样的制衣工人,他们每天幸苦工作,赚取几美元的微薄薪水资养家糊口。然而,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贝居姆:“(孟加拉语)当时,购物中心大楼开始颤抖,周围有很多噪音,我开始向前跑去,但跑出五、六步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然后,我就开始向下跌落,快得像在坐电梯一样。屋顶变得如此之近,几乎碰到了我的鼻子,每呼吸一次我都能感觉到它就在我的脸上。那时候,我和其他人以为自己要死了,相互都说了再见。”

在被掩埋了16个小时后,贝居姆获救了。然而,她的许多同伴却远没有这么幸运,1135人遇难的记录使“拉纳购物中心”大厦垮塌事故成为孟加拉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工业事故之一。

孟加拉国的服装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而且该行业年出口超过200亿美元的产值,也为拉动孟加拉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监管,使得孟加拉国的成衣制造业备受火灾、工厂倒塌等事故的困扰。就在“拉纳购物中心”事件发生前几个月,达卡的另一家成衣制造厂发生火灾,117名工人因此丧生火海。据劳工组织统计,过去10年间,孟加拉国死于火灾事故的工人高达700多名。

“拉纳购物中心”事件发生后,全世界为之感到震惊。如何从这一悲惨的事件中汲取教训,避免此类现象一再发生成为劳工组织与孟加拉国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劳工组织外勤工作与伙伴关系部副总干事吉尔伯特•洪博(Gilbert Houngbo)表示,如何确保包括孟加拉国内的当事国,具有预防和应对类似事件的能力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挑战。

洪博:“(英语)坦率地说,如何真正确保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落实到位,是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而确保成衣制造业这一为孟加拉国创造了400万个工作岗位的不可或缺的经济部门持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至关重要。”

在劳工组织的协助下,过去一年中,孟加拉国的成衣制造开始采取措施,制定并施行了更为严格的安全措施。此外,劳动保障监察员还可将发现的问题,提交由三家独立机构组成的监察机制进行审议,以防患于未然。

迈赫迪·艾哈迈德·安萨里(Mehedi Ahmed Ansary)是一名劳动保障监察员。

安萨里:“(英语)如果发现厂房里有任何问题,我们会立即将车间里的工人疏散,并叫停所有活动。然后,剩下的事情将交给审查小组直接处理。”

监察机制的完善不仅保障了工人的安全,也为成衣生产厂家赢得了效益,因为安全状况的改善使得供应商和批发商对货源更有信心。

劳工组织外勤工作与伙伴关系部副总干事洪博表示,关于成衣制造业工人权利的问题有过许多讨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

洪博:“(英语)以消费者为例,他们是否愿意为改善成衣制造业工人的工作条件多付1欧元或1美元呢?如果就这一问题进行调查,人们就会发现,大多数消费者不介意为此多付1美元。但是,在采取这种做法之前,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这多付的1美元,能够落到成衣制造工人的腰包里?而不是被分包商、零售商侵吞?凡此种种。因此,我们认为,国际社会应当参与相关对话,以在今后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为协助对“拉纳购物中心”事件的受害者进行赔偿,劳工组织专门设立了一个信托基金。一年来,已经有近20机构向该基金捐赠了近2000万美元的款项。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年前在废墟下获救的制衣工人贝居姆也已经慢慢抚平身心的创伤,开始投入新的生活,她参加了一个劳工组织主办的培训班,学习怎样缝制整套服装。现在贝居姆准备开办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店,跟许多“拉纳购物中心”事件的幸存者一样,她正在为自己构想一个全新的未来。

贝居姆:“(孟加拉语)现在,我已经拥有足够的经验和信心开办自己的店面。我不仅对此有着强烈的意愿,而且还会落实到行动。”

肖凡,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