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中校在西撒哈拉巡逻。

【音频专题】撒哈拉沙漠里中国军人的风采——访军事观察员李理

李理
李理中校在西撒哈拉巡逻。

【音频专题】撒哈拉沙漠里中国军人的风采——访军事观察员李理

和平与安全

目前联合国在全世界一共有12个维持和平行动。截至今年3月底,其中共有225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人员。他们奋战在联合国位于南苏丹、塞浦路斯、黎巴嫩、刚果民主共和国、马里、阿卜耶伊地区和中东等9个维和行动中。李理中校是他们当中的一员,目前在联合国西撒哈拉特派团执行任务。在5月29日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新闻》采访了李理。请听黄莉玲的报道。

李理是来自中国海军的一位年轻中校。他于去年12月初抵达联合国西撒哈拉特派团执行维和任务。在经过一周的培训和考核之后,在12月22日,到达了位于沙漠腹地的阿格瓦尼特观察员队,开始履行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使命。

李理:“虽然在国内也做过一定的心理建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这边的工作环境,包括生活的环境,确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边因为是地处沙漠腹地,常年高温、风沙、干旱、 缺水,甚至有一些画面啊,都是我在国内在电视上(才会)看到的画面,但却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比如说在沙漠巡逻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大型动物的尸体残骸,有的时候会途经一些废弃的民房,以及看到那些无助的老人和孩子。当时在我的内心,冲击还是非常大的。”

由于干旱,沙漠中不时能看到大型动物的残骸。
李理
由于干旱,沙漠中不时能看到大型动物的残骸。

沙漠腹地的高温令常人难以想象,但李理说,对于一名军人,这算不了什么,大家到任务区以后,一个星期就适应了。

李理:“我所在的这个观察员队,常年温度在35(摄氏)度到55(摄氏)度,现在这个季节,平均温度,特别是下午,室外温度会达到40度以上,地表温度可能会达到55度,甚至到60度,还是非常炎热的,而且这种炎热不同于我们在国内感受到那种温度,是沙漠地带那种炙烤的热。人在外面活动就像在一个大烤箱里面活动一样。”

联合国目前有12个维和特派团,全部都处于冲突后国家和地区,每一个特派团都有不尽相同的艰苦环境,但联合国都会尽力为维和人员执行任务和生活创造必要的生活条件。在西撒哈拉,空调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李理:“我们室内会有空调,但是经常受油料的限制——因为我们队里都是自己用发电机发电,如果碰到油料短缺,可能我们就没有办法使用大功率的用电设备,比如说空调,只能保证日常的照明、办公。比如说今年三月份我们就出现过油料短缺的情况,一天里面有九个小时,我们是没有电的。”

有空调也用不上,更不用说,作为军事观察员,维和人员还必须佩戴全幅装备外出执行任务。

李理:“我们穿着的军装,包括防护设备——防弹衣、头盔,确实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高温的天气下,就是不透气,出去活动10分钟、15分钟,可能我们浑身就湿透了,巡逻一个小时,可能会顺着我们的衣角向下滴汗。但是作为一名军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完成我们的任务。”

巡逻途中检查一口水井的状况。
李理
巡逻途中检查一口水井的状况。

到达任务区以后,李理很快就以优良的军事素质和突出的沟通能力,从今年2月份开始担任阿格瓦尼特观察员队的队长。

李理:“我们整个特派团在西撒哈拉共有九个观察员队,我(的队)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地处整个特派团最南边、距离司令部最远的一个观察队。我的任务区一共有四万多平方公里。我们的使命任务,简单地说就是充当联合国的眼睛和耳朵,将这里发生的事情,通过一个公平、公正、中立的角度,如实地汇报给(特派团)司令部,以便于联合国(特派团)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波利萨里奥阵线和摩洛哥对西撒哈拉的领土之争始于上世纪70年代。安理会在1991年设立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以期让西撒哈拉人民通过全民投票在“独立还是并入摩洛哥”之间做出选择。然而,由于在选民资格等问题上存在争议,30多年来公投一直未能进行,成为一个旷日持久的僵局。

这三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像李理这样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边界地带兢兢业业的执行着维和任务,确保双方维持和平的状态。  

李理:“我们的任务区域都是沙漠地带,在我们日常开车巡逻的途中,经常会出现汽车爆胎、汽车陷入到沙坑,包括出现车祸这些情况。再一个就是战争年代遗留了大量的地雷、爆炸物,这些地雷和爆炸物也会随着风沙的移动发生一定的偏移。这样的话对我们的日常巡逻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我们每一次外出巡逻都会面临不同的风险。比如说,今天我们发现的爆炸物,可能明天它就会到另一个地方,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可测因素。”

李理中校和观察员队的一些队员手持自己国家的旗帜。
李理
李理中校和观察员队的一些队员手持自己国家的旗帜。

西撒哈拉特派团目前共有469名维和人员,其中245名是军事人员。

除李理外,他领导的观察员队一共有观察员11名,分别来自11个不同的国家,包括洪都拉斯、萨尔瓦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克罗地亚等。

队里还有三位女性观察员,分别来自尼日利亚、俄罗斯和哥伦比亚。

李理:“有一句话叫战场上没有性别,只要是来到这个任务区,来到特派团执行维和任务,就相当于我们走向了战场,这里是不分性别的,不分男女,不论队长还是队员,都需要完成同样的工作。”

检查水罐车。
李理
检查水罐车。

在沙漠中,水源是个难题。李理的观察员队每周会到附近的一口机井取水,每次取12到16吨左右,这样保证全队一周的用水。

沙漠地区的水井存在季节性,但这口水井常年都有水,对方圆几十公告里的居民和牲畜都格外重要。然而,今年一月份,这口井的水泵突然出现了故障,这对所有人而言都不啻为一个噩耗。

李理配合队里护送技术人员前往水井进行维修,但要知道,在战区,任何非常规的行动都可能造成交战双方误判而发动攻击,更何况在这口机井附近已经发生过无人机袭击事件。

李理:“我需要协助当时的队长,制定护送计划。同时,我也要与交战双方进行战术级别的沟通,确保他们的一线人员了解我们的行动,因为维修水井的这个时间段,并不是我们日常活动的时间段,很容易造成误判误击,作战人员对我们发动攻击,造成人员的伤亡。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我当时毕竟是个新人,在语言沟通、对双方的了解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那么,当然在队长以及其他老队员的配合下,我们顺利完成了那次任务。”

阿格瓦尼特观察员队不仅地处偏远,而且由于冲突方关闭边界,使得观察员队的补给运输都得靠直升机少量空运。这也是为什么队里经常出现食品、油料等物资短缺,造成有空调而不能用的原因。

今年5月4日李理带领全队执行了一次护送地面补给任务。

标记发现的爆炸物。
李理
标记发现的爆炸物。

李理:“这个任务主要是从西部(地区),从一方(摩洛哥控制区),护送油料等补给到另一方(波利萨里奥阵线控制区 ),全程是132公里,需要穿过已经关闭了三年的边界。这个边界当时在2020年双方撕毁停火协议之后,处于关闭状态。我们这一次运送补给任务首先要确保我们的补给要运送到目的地,其次,我要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当时我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首先,由于边界的关闭,这条路已经三年没有人走过了,没有人清楚路况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三年来的风沙侵蚀,这条路可能已经被风沙埋没了。第二,由于这条公路要穿越边界,在边界两侧三十公里的范围内都会存在大范围的雷区。由于我们三年没有对这条路进行巡逻,导致我们不掌握雷区的情况。第三就是三年来随着风沙的移动,整个路线上存在大量的爆炸物,地雷也会发生位置的偏移。那么我们对地雷爆炸物的数据是三年前的,可以说没有任何参考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说我作为队长当时压力非常大,可以说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某种程度上,我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因为在巡逻的途中,我的指挥车必须作为头车为全车队开路,负责勘察路况,为后续车辆提供一些可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来确保我们整个车队的安全。当然这一次我也是很庆幸,不但顺利完成了任务,而且是超出预期的完成了任务,带领整个车队,平安顺利地抵达了目的地。”

这次补给护送任务中,油罐车的轮胎一度陷入半米深的沙坑,观察员们齐心协力排除了这个阻碍,将两万升油料和一些配件运抵任务区,这些油料可以供队里使用四个月。

除了这些惊心动魄的任务之外,平时,维和人员还可能在沙漠中遭遇各种毒蛇和毒虫。

李理:“我们在巡逻的过程中,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营区,经常会碰到一些蜥蜴、毒蛇和毒虫。我们也有一定的措施,比如说,我们在巡逻的时候尽量远离——发现他们之后尽量远离,不去他们的栖息地,比如说一些岩石、草丛附近,我们尽量不去那里活动。在营区里面,我们定期也会在营区周边投放一些驱虫驱蛇的药物啊,防止他们窜入到营区。在营区里面我们也修了一些水泥步道,平时我们尽量在上面走,防止踩到沙地里的额毒蛇、毒虫。”

沙漠腹地的饮食是什么样的呢?对此,李理一笑置之,就跟酷暑一样,他说一个星期就适应了。

李理:“我们的饮食主要是靠特派团的后勤基地供应。饮食的话,还是需要融入当地的情况。因为我们是地处穆斯林地区,饮食上主要以穆斯林的饮食为主。刚来的时候还是有一点(不习惯),但是经过一周之后,也融入了当地的饮食习惯。蔬菜也有,但是不会很多,因为毕竟是沙漠地区,本身蔬菜就比较少,能供应到我们这儿的蔬菜,相应的会更少。”

李理与家人的合照。
李理
李理与家人的合照。

说到饮食,必然联想其家人。李理的家人,包括妻子、儿子和父母们都非常想念他。跟其他维和人员一样,他平时通过网络视频跟家人聊聊家长里短。

但在国内时,李理的工作地点跟家人所在的城市相隔有2000多公里。

李理:“我孩子现在三岁,但是我前两天跟他视频的时候,他还说不欢迎爸爸回来,可能这三年来陪伴他的时间太少了。这一次我又离开他将近半年,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父亲永远是停留在手机视频里,永远停留在墙上的照片里。我在国内也是两地分居的状态,平时工作也比较忙,回家的机会也非常少,差不多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在这方面,我确实愧对于家人,愧对于孩子。没有时间去更多的去陪伴他们。”

李理中校自2022年12月以来一直在西撒特派团执行任务。
李理
李理中校自2022年12月以来一直在西撒特派团执行任务。

李理说,作为一名军人,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战争。他对和平两个字的理解在维和的日子不断地在深化。

李理:“在国内的时候,对战争带来的创伤的理解可能更多停留在影视剧里。但是抵达任务区之后,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对于我们带来的创伤到底有多大。看到那些受到战争迫害的无助的人们,特别是老人和孩子,看到他们确实心里很不舒服。国内的生活,直观一点,就是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家,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国内的生活是非常非常幸福的,没有战争,没有冲突,没有爆炸,我们开车在路上不会考虑地雷,不会考虑爆炸物。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公园里肆意的奔跑、玩耍。我们周末可以陪着爱人,在商场逛街购物,我们的父母也可以在家中颐养天年。但是在这里、在战区,完全是两回事儿。我们的生活对于他们可能就像天堂一样,只有在他们梦里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和画面。”

在5月29日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之际,李理有一番特别的感触想与战友和家人分享。

李理:“我衷心祝福奋战在维和一线的战友们,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圆满完成维和任务,早日回到祖国,同时也向我在国内的家人们带去问候,感谢这些年来你们的理解与支持,我一定会高标准完成维和任务,早日回家与你们团聚。爸妈、老婆、儿子,你们等我。”

李理对维和战友与家人的“真情告白”

在这里我们也祝愿所有的维和人员平安完成任务,感谢他们家人的默默付出,世界因为你们而更美丽。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