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基会:约10%的柬埔寨儿童过去一年遭受过网络性虐待和性剥削

在柬埔寨金边的一所小学,学生们在阅读。
图片:© UNICEF/Bunsak But
在柬埔寨金边的一所小学,学生们在阅读。

儿基会:约10%的柬埔寨儿童过去一年遭受过网络性虐待和性剥削

法律与预防犯罪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份报告发现,在过去一年里,柬埔寨12至17岁使用互联网的儿童中,有11%的儿童曾遭遇过明显的网络性剥削和性侵犯。如果按柬埔寨该年龄组的人口比例计算,估计约有16万儿童遭受过网络性剥削和性虐待。

破坏性危害

隶属于柬埔寨社会事务、退伍军人和青年康复部 (MoSVY) 的柬埔寨国家儿童理事会与儿基会驻柬埔寨办事处等合作伙伴于共同发布了这份题为《柬埔寨的破坏性危害》的新报告。

这份极具突破性的报告还发现:

16%的儿童曾亲身遭受过令人感到不适的性相关评论,其中31%的儿童称这些评论来自于社交媒体。

16%的儿童收到过不想看到的色情图片,其中36%的儿童通过社交媒体收到这些图片。

9%的受访儿童收到过不想收到的消息,被要求分享他们自己的色情图片。

遭到明显的网络性剥削和性虐待的受害者中,男童多于女童,例如收到他人的消息,被要求分享私密处的图片或视频,以及遭到威胁或勒索,被要求进行性行为。

该报告是全球制止暴力侵害儿童行为伙伴关系于2019年发起的“网络安全倡议”的成果之一,由儿基会、国际刑警组织和“禁止拐卖儿童和强迫儿童卖淫组织”在柬埔寨等13个国家开展调研。

报告困难重重

《柬埔寨的破坏性危害》报告发现,在遭受网络性剥削和性虐待的儿童中,很少有人会通过正式的报告机制进行报告。

针对儿童的调查数据表明,儿童在报告和披露方面遇到阻碍通常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报告或向谁报告。

一位柬埔寨家长说:“我想分享关于网络性虐待和性剥削的信息,这样人们就能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目前,弱势儿童对此并不了解,因此他们不知道可以向谁求助。公开分享相关信息能够帮助儿童鼓起勇气,分享他们的经历。”

污名化和禁忌阻碍报告

对于柬埔寨的一些儿童来说,有关性讨论的污名化和禁忌也阻碍了他们报告。报告中的受访儿童表示,当谈论到性/或报告自己在线上遭受性剥削和性虐待的经历时,他们时常感到羞耻和恐惧。

在开展调研的一线工作人员中,70%的人指出,污名化是阻碍人们报告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名一线工作人员指出:“这是一种谈‘性’色变的文化。性虐待案件中,有很高比例的案件未被报告,因为有时儿童害怕或羞于谈论性。在这样的文化中,当儿童真正遭受性虐待时,他们往往不敢发声。”

提高认知,投入资源

报告还强调,需要提高认知,了解可用于应对此类犯罪的方案。在探讨可用的法律措施时,一位案件受理专家说:“人们不了解此类案件所涉及的法律程序,包括提交起诉状。”

此外,报告还发现,要适当解决网络儿童性剥削和性虐待问题需要专业培训和专业人员,但柬埔寨的执法机构在这方面能够获取到的资源十分有限。

为了帮助确保儿童在网络上的安全,《柬埔寨的破坏性危害》报告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对网络儿童性剥削和性虐待问题的认识,这有助于破除污名化和禁忌,增加案例报告数量,并投入更多专业资源以解决这一问题。

儿基会驻柬埔寨办事处将继续与柬埔寨政府和所有合作伙伴开展合作,通过加强数据收集和监测,提高当地执法机构调查案件的能力,改善案件管理,给予受害者更多的支持,从而预防和解决网络儿童性虐待和性剥削问题。

儿基会驻柬埔寨办事处特别强调,要提高儿童、青少年、家长、照料者和教师在这方面的意识、知识和数字技能,使儿童能够在网络上更好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