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野生肉类消费对保护陆生物种构成重大威胁 增加人畜共患疾病风险 

肯尼亚大卫·谢德瑞克野生动物基金会所救助的小象。该基金会主要帮助因象牙偷猎、森林砍伐或干旱而成为孤儿的大象。
环境署图片/Natalia Mroz
肯尼亚大卫·谢德瑞克野生动物基金会所救助的小象。该基金会主要帮助因象牙偷猎、森林砍伐或干旱而成为孤儿的大象。

国内野生肉类消费对保护陆生物种构成重大威胁 增加人畜共患疾病风险 

气候变化与环境

《养护野生动物移栖物种公约》秘书处今天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国内食用野生肉类的行为正在对大多数受该公约保护的陆地物种产生重大影响。 

该报告发现,获取野生肉类通常是合法和非法狩猎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有蹄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这导致几种迁徙的陆地哺乳动物数量的急剧下降和灭绝。 

报告指出,70%被猎杀的受《养护野生动物移栖物种公约》保护的陆生哺乳动物物种被用于食用。其他的狩猎目的包括文化原因、医药用途、人与野生动物遭遇、运动/战利品狩猎/时尚。 

报告指出,狩猎威胁着95%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极度濒危或野外灭绝的物种。 

国内消费比国际贸易更令人担忧 

全球对野生动物捕杀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上,然而该报告发现,绝大多数食用野生肉类的情况受到直接使用或国内贸易的驱动,这对保护脆弱和濒危物种的国际和国家努力具有重大影响。 

食用野生肉类增加人畜共患疾病风险 

该报告研究了食用野生肉类物种与人畜共患疾病风险之间的联系。 

证据表明,人畜共患疾病的暴发与人类活动有关。野生肉类的摄入和消费被确定为猴天花、非典、埃博拉病毒扩散到人体的直接和致病因素,随后导致人与人之间传播。 

报告称,在所研究的105种迁徙物种中,总共在60种动物中发现了人畜共患病毒病原体。 

城市化增加对野生肉类的需求 

报告指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对野生肉类的需求也在增长。 

例如,非洲西部和中部的稻草色蝙蝠以及喀麦隆和尼日利亚的黑猩猩在城市市场上大量出现。更好的交通、枪支的可获得性和高额的经济回报是城市中获取野生肉类的驱动力。 

保护力度不一 

报告表示,根据现行法律,大多数受《养护野生动物移栖物种公约》保护的陆生哺乳动物物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但不同物种和国家的保护水平则大不相同。 

报告指出,虽然移栖物种可能受到国家和国际法的保护,但在许多国家,执法能力和努力程度很低,因此不受管制的狩猎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