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为国出征,维护和平——访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军人刘熙平

刘熙平在黎以边境的雷场
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丁文栋
刘熙平在黎以边境的雷场

【专题报道】为国出征,维护和平——访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军人刘熙平

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目前在世界12个冲突后国家和地区开展维持和平行动。中国作为联合国维和经费的第二大分摊国,同时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参与了联合国部署在南苏丹、西撒哈拉、马里、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达尔富尔、塞浦路斯、黎巴嫩和耶路撒冷的8个维和行动。来自中国的2467名官兵在那里维护和平,支持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医疗援助,为这些国家和社会走上和平与繁荣的道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5月29日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新闻》采访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一名年轻的中国维和军人刘熙平。通过他的叙述,我们可以对维和人员的“苦与乐”作一番粗略的了解。请听黄莉玲的报道。

今年25岁的刘熙平是一位中尉,现在是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指挥部的一名参谋。在工作和生活中,他都是一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说,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现了他的一个梦想。

刘熙平:“我是一名95后,出生成长在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年代和环境,又是家里的独生子,物质生活丰富,基本可以说衣食无忧。不仅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能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随着年纪慢慢增长,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我才意识到我所经历的美好生活对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方的人民而言,还是遥不可及。直到我参军入伍,我总觉得要趁着年轻做点什么。而作为一名中国军人,能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为国出征,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光荣,能让身上的迷彩色再添一抹象征和平的蓝色,就是我最耀眼的一道色彩。这个梦想就这样一步步推动着我,从梦想走到了现实。”

刘熙平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虽然大学的学习让他对国际局势有了广泛的了解,但在黎巴嫩的维和军旅生活让他对“和平”两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维和官兵执行蓝线维护任务
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丁文栋
维和官兵执行蓝线维护任务

 

刘熙平:“在国内接受部署前培训和学习,我大概了解到黎巴嫩这个国家经历了早些年的战乱之后,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安稳的状态。脑子里想的是应该随处可见地中海畔的美景和怡人的气候。在我下了飞机之后,这样静谧蔚蓝的海景确实映入眼帘。然而,经历了在联黎任务区大半年时间之后,我才深刻意识到平静的海面下也有汹涌的波涛。抵达任务区不久,首都贝鲁特港口就发生了爆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黎巴嫩国内面临政治经济和疫情方面的多重考验,这些无不与我在当地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带来了各种各样未知的影响和挑战。当我看到回家的难民的背影、听到火箭弹发射的声响、行走在风险未知的边境雷场时,我只衷心地希望黎巴嫩能带领人民能早日走出困境,恢复安宁。”

1978年以色列为报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派别法塔赫进行的一次车辆劫持事件而入侵黎巴嫩南部。这场战争导致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以军停火并立即从黎巴嫩领土上全部撤军,决议同时授权成立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这支“临时”部队在黎巴嫩南部一直驻扎到现在,陪伴黎巴嫩人民走过了43个春秋。

2006年黎巴嫩真主党同以色列发生摩擦之后,再度引发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南部。联合国通过斡旋促成停火后,安理会再次通过决议,将联黎部队的规模从此前的2000多人增至最多可达1万5000人。

刘熙平:“联黎部队主要任务是:对双方停止敌对行为进行监督;在以军从南黎撤军后,帮助黎政府军在该地区部署;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帮助难民重返家园;确保在任务区内,除黎政府军和联黎部队外,没有其他任何武装人员、资产和武器;应黎政府要求,协助黎政府保障边境和其他入境点的安全,防止武器或有关物资未经许可进入黎巴嫩。”

目前,联黎部队共有45个出兵国,1万多名维和人员。中国已经向联合国黎巴嫩维和行动派遣了19批维和人员,累计有6100多名中国维和人员为黎巴嫩的和平与安宁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当前的第19批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有410人。

完成援助任务后中国工程队合影
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丁文栋
完成援助任务后中国工程队合影

 

刘熙平:“自2006年中国首次向黎巴嫩派遣维和部队参与维和行动以来,中国赴黎维和部队一直致力于维护南黎地区的和平稳定。我们主要担负扫雷排爆、蓝线栽桩、观察哨建设、巡逻道路修复、医疗救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

1978年和2006年的冲突后,黎巴嫩南部受到了大量未爆弹药的污染,其中包括没有爆炸的集束炸弹、炮弹、火箭弹,还有蓄意埋设的地雷等。这些爆炸物对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联黎部队中国分遣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排除爆炸物。中国排雷人员在执行任务前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并通过了联合国地雷行动中心的扫雷、排爆资质认证考核,以确保他们的操作达到国际标准。

扫雷工作非常艰苦,需要格外地认真细致,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截至目前,中国维和人员已累计完成约200万平方米疑似雷区、爆炸物散落区,以及1万4000多米巡逻道路的搜排工作,发现和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物1万5000多枚。

 

中国维和扫雷手正在作业
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刘攀
中国维和扫雷手正在作业

 

扫雷工作将一片又一片净土归还了黎巴嫩人民,赢得了各方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还为以色列2000年撤出黎巴嫩南部的撤离线――蓝线的划界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刘熙平:“在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地区,有一条由300多个蓝桶连接而成、长度约121公里的‘蓝线’,这也是联合国划定的临时停火线。‘蓝线’通道则是为了架设标识黎以边境的‘蓝桶’而开辟,通常有2米宽,长度30到900多米不等,两侧用铁丝网封围,是穿越雷场的唯一安全通道。由于年久失修,许多通道铁丝网破损、雷场标识丢失、蓝桶字迹模糊,这给活动在‘蓝线’上的联合国人员和当地民众造成极大威胁。从去年11月开始到今年3月,根据联黎部队的指令,我和我的战友们对这些受损严重的“蓝线”通道展开了维护修复工作。”

刘熙平和战友们在这些通往蓝线的通道内修复更换铁丝网,完善地雷标志,割除通道内的植被,并对黎以边界的标识“蓝桶”及其标记编号重新刷漆翻新。他们修复了106个“蓝线”标记点的通道,使这些“蓝线”通道重新为当地的和平稳定发挥了作用。

刘熙平:“在这段任务期间,我走遍了几乎每一个边境上的蓝桶,有时要翻越山谷沟壑,有时要穿越荆棘密林,有时要攀越悬崖陡壁。看到边境上那一个个蓝桶串联起来的组成的蓝线时,我不止一次感受到,和平不是某个人、某个国家或者组织的行动,而是需要全世界携手合作,守护和平。包括中国维和军人在内的每一名维和人员,我们就像这一个个蓝桶,大家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用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当地民众恢复生产生活、创造和平安全的环境。”

 

刘熙平在蓝线维护途中攀越崖壁
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丁文栋
刘熙平在蓝线维护途中攀越崖壁

 

去年8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长期存放的2700多吨危险化学品硝酸铵突然发生巨大爆炸。当时刚刚抵达黎巴嫩没有多久的刘熙平立即和战友们投入了抢险救灾工作。

刘熙平:“现场可以看到有许多倒塌的钢架、房梁及混泥土废墟,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石棉和有害颗粒,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废墟的景象。那个时候我们还要随时防止高空坠物,还要全程佩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和护目镜,在保证工作质量之前对自己进行防护。”

联黎部队共出动约了150人,工程队主要由中国、法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西班牙等国的维和人员组成,其中中国维和部队出动的人员、装备最多。

刘熙平:“我们抽组了一个工兵分队,完成了抢救库房物资、拆除破损库房、回收可用钢材、清除建筑垃圾,在市区内清理和保护外交部大楼,街道建筑垃圾清理、遗迹文物搜寻、民宅修缮保护这些工作。每天早上5点多天还没亮,我们就随队出发,在高温下全身穿戴防护工作近10个小时,而且给我们发的是战备干粮,不是那么好吃,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工作和状态。”

通过高强度的艰苦工作,中国分遣队在贝鲁特清理了废墟约6万多平方米,拆卸切割了约540根大型钢架,转运废钢材近250车,还回收了70多个集装箱和近50辆汽车,还有上万件各类物资。

 

贝鲁特港口搬运倒塌钢结构钢材
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赵文环
贝鲁特港口搬运倒塌钢结构钢材

 

中国维和人员在救灾过程中还发现了危险化学品。

刘熙平:“我们中国工程队在清理库房的时候,从废墟里刨出来几个桶,有的破损了,里面漏出来淡黄色的东西。我们在参与救援之前,联黎司令部就给我们发布了一个有害物质的评估报告,我们就知道这里面随时可能挖出有害的危险品。我们发现这些淡黄色物品就第一时间撤离了现场,保持距离并做好防护。整个援助队还编组了意大利的核生化小组,他们全程都在港口待命。在现场施工队和联黎特派分队的帮助下,协调核生化小组进行了现场检测和勘察,后来那几个桶由核生化小组和黎巴嫩军队运走、处理了。给我的感觉就是危险随处都有,要保持高度警惕。”

贝鲁特这次大爆炸造成至少207人死亡,7500多人受伤,30万人瞬间无家可归。在实地救灾时与当地人的交流中,刘熙平深刻感受到了黎巴嫩人民的坚强和乐观,而当地人对中国维和军人的称赞和表扬,也让疲惫不堪的他和战友们感到十分骄傲。

刘熙平:“在港口,一位年近半百的仓库管理员亲口告诉我,他的母亲、哥哥、妻子、儿子都在大爆炸中不幸去世了。他跟我讲的时候,满眼都是泪花。他看到我们中国救援队过去以后,他擦掉眼里的泪水,他说很感激我们的到来,帮助清理港口废墟。其实那一刻,我心里很难受,我很想安慰他,但是我又不知道说些很么能够安慰得了他,毕竟他面对家人离世这样一种悲痛。之后,我给了他一个拥抱,他对我说,‘一切都会好的’。分别时,他冲我微笑挥手。那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痛苦,同时也体会到他的坚强……还有一次是在收治病患的当地医院,我见到一名普通的护士,她告诉我她们的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她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丝毫没有抱怨和沮丧,她说会永远和自己的国家与人民站在一起。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参与维持和平行动是特别值得和有意义的,能让当地民众始终看到希望,然后怀着动力与信心去重建家园。”

 

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向贝鲁特港口爆炸遇难者敬献花圈
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赵文环
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向贝鲁特港口爆炸遇难者敬献花圈

 

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也波及了黎巴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黎巴嫩截至目前有近54万人感染,近7700人死亡。

刘熙平:“新冠疫情出现后,维和部队实行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很多活动都受到了限制。尽管如此,我们在边境和蓝线地区开展的扫雷和蓝线维护行动,仍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正常展开。就在不久前,应黎巴嫩军队的请求,中国军队向黎嫩军队援助了一批新冠疫苗。不少黎巴嫩军人在看到我们手臂上中国国旗后,都对我们竖起大拇指,亲切称呼我们是‘哈比比’,就是好朋友的意思。我们也为当地的社区和民众捐赠抗疫的医疗器械和物资、药品,帮助他们早日度过难关。”

刘熙平的工作职责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与当地民众沟通接触,了解他们的情况与需求,努力在他们和维和人员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这样既便于维和部队在任务区更好地开展活动和执行任务,又能帮助那里的人们及时解决一些困难。

刘熙平:“在与当地的年轻人交往接触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年轻一代对和平的渴望、对知识和教育的向往,他们也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昨天,我们还去了当地的学校,捐赠学习用品,给他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中文授课。我想对当地的年轻人和当地的人民说,尽管现在你们的国家和人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也不要放弃希望,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年轻人是这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刘熙平给当地学生上课
联黎部队/ Pasqual G
刘熙平给当地学生上课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人员每年更换一次。从去年8月抵达黎巴嫩到现在,刘熙平非常想念远在江西的父母,但他也非常珍惜在黎巴嫩维和的每一天对自己的锻炼。

刘熙平:“我爸爸妈妈只有我一个小孩,我想念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十分想念我,特别是在一些节日里,比如春节、中秋,都没有办法在他们身边,陪他们过。好在现在的网络通信十分便利,在没有任务和工作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微信跟他们保持联系。我会跟他们讲我日常的维和生活,减轻他们对我的担忧,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我的工作和生活。平时我还可以读书,看看电影,还可以运动和健身。总体来说,在这边的维和生活还是很充实和有意义。通过这次维和行动,我更加体会到和平的可贵,一个国家只有安全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我很自豪自己能参加这次维和行动,用实际行动为当地和平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刘熙平演示中国书法
联黎部队/Pasqual Gorriz
刘熙平演示中国书法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