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呼吁紧急暂停在传统市场内销售活体野生动物

北京一家农贸市场内的肉档。(资料图片)
© 粮农组织图片/Justin Jin
北京一家农贸市场内的肉档。(资料图片)

世卫组织呼吁紧急暂停在传统市场内销售活体野生动物

健康及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天共同发布一份临时指南,呼吁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暂停在传统市场内销售作为食品或用于繁育的活体野生哺乳动物,并关闭市场内销售此类动物的区域。

这份文件全名为《降低与在传统食品市场中销售活体野生哺乳动物物种相关的公共卫生风险的临时指南》。其中传统市场是指:包括生鲜市场、非正规市场以及农贸市场在内的、销售动物和非动物来源以及干货等食品的市场,有时也会买卖及现场宰杀活体动物。

其中所涉及的野生动物则是指:生物特征未受到人工选择的、独立于人类监督和控制而生活的动物。

《指南》指出,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传统市场是最常见的市场,它们是社区的一部分,是可负担的新鲜食品的主要来源,也是全球数百万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计所系。在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监督之下、执行清洁卫生高标准的传统市场,对其中的工作人员以及光顾的消费者而言都是安全的。

但当市场内允许销售和宰杀活体动物,尤其是在露天场地销售和宰杀未经适当风险评估的野生动物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严重问题。

《指南》表示,动物被关在兽笼或围栏内,以及在露天开放的市场区域内进行屠宰和处理时,这些区域会受到唾液、血液、尿液、粘液、粪便和其他体液的污染,为动物身上所携带的病毒大范围扩散,并向市场内的其他动物、以及工作人员和顾客身上传播创造条件。无论是直接接触相关动物,还是接触受到其污染的区域或表面,都有可能发生病毒感染。

《指南》指出,全球新发传染病有70%以上都来源于野生动物,其中包括许多此前未知的新型病毒。包括拉沙热、马尔堡出血热和尼帕病毒感染在内的许多传染病,其源头都是野生动物。在冠状病毒家族中,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以及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也都与来自动物的病毒有关。

当前正在全球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是从动物感染人类,尽管具体的发生和感染机制尚未最终明确,但该病毒很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跨物种和多物种的传播现象。

《指南》表示,鉴于捕获的野生哺乳动物身上可能携带有人畜共患病病毒,且此类病毒可能会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传染给与之有所接触的人类,建议各国采取以下五项行动,以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1. 作为一项紧急措施,暂停以食品或繁育为目的、针对捕获的活体野生哺乳动物的贸易,并关闭食品市场内销售此类动物的区域,除非有经实践证明有效的监管手段以及充分的风险评估;
  2. 加强监管,提高传统食品市场的清洁卫生标准,降低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在当前新冠病毒流行的背景下,应采取额外措施,在市场内控制人流、保持社交距离、设置洗手台和清洁卫生设施,同时开展卫生习惯教育,如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肘掩住口鼻等,以降低病毒发生人际传播的几率;
  3. 针对进入市场供人类食用的人工饲养及捕获野生动物,开展人畜共患病传播风险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监管制度,同时对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进行来源追溯,确保其与捕获的野生动物分开,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4. 对食品监督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确保市场内的商户遵守相关法规,保障消费者健康,并承担相应责任。管理传统食品市场的相关部门必须获得充足的资源,以便与动物类食品生产、处理和销售相关的规章制度能够得到统一执行;
  5. 在家养和野生动物中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监测工作,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早期预警,预防健康风险;
  6. 在市场销售人员、摊主、消费者和普通民众中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宣传活动,明确食品安全原则、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以及食用和买卖野生动物的风险,同时向所有利益攸关方宣传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强调任何对于野生动物的使用都必须合法、可持续、安全和负责任。

世卫组织发言人沙伊布今天在日内瓦向媒体表示,野生动物在没有进行病毒检查的情况下进入市场,可能引发病毒传播的风险,暂停不安全的活体哺乳动物贸易,是为了降低病毒从动物感染人类的几率。这不是世卫组织首次作出类似的建议,但新冠疫情的暴发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全球再次对这一疾病威胁产生了新的关注。世卫组织此前已经发布过一份针对市场从业者的安全指南。

世卫组织表示,这份指南旨在帮助各国了解紧急暂停活体野生动物销售的重要性,同时也对野生动物使用、生物多样性、动物福利、濒危物种保护以及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监管提供指引。该组织今后将继续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环境署及其他机构密切配合,共同巩固全球食品安全和健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