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2020:你和我共同的世界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1月28日宣布了有关巴以问题的“中东和平计划”,2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巴以局势召开会议,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亲自来到纽约与会,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美国的计划得以执行,巴勒斯坦国就会变成“一块瑞士大孔奶酪”,布满了由以色列定居点所造成的大小孔洞。
阿巴斯说,“这个计划,包括其中的任何部分,都不能被视为开展谈判的国际参考准则。巴勒斯坦人绝不会放弃我们的权利。”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则表示,接受这个所谓“和平计划”,无异于接受在圣城耶路撒冷实施另一场种族隔离,着实“令人感到羞耻”。
时任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达农则表示,阿巴斯总统阁下与其来到纽约参加安理会会议,分散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倒不如前往耶路撒冷开启谈判来得更加实际。
如今一年即将过去,所谓的“世纪协议”并未成为现实,但巴以问题的僵局也并未能够突破,以色列定居点持续扩张,一度还提出了兼并部分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计划,正如秘书长中东问题特使姆拉德诺夫在其任内的最后一次通报中所说,从前是犹太人在世界各地颠沛流离,如今则有大批巴勒斯坦人被迫流离失所。
新的一年,秘书长中东问题特使一职也将走马换将,新任特使温内斯兰毕业于挪威奥斯陆的神学、宗教和社会学院,拥有道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Divinity),面对艰难的巴以进程,不知能否点化“神来之笔”。
同在中东的叙利亚,这一年也过得同样艰难,持续近十年的冲突仍然未能平息。七月,安理会经过四次投票,终于在截止日期过后的第二天,同意将对叙跨境人道主义援助再延长一年,但仅允许使用唯一的一个过境点。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在12月的安理会会议上表示,叙利亚人民饱受流离失所、贫困、疫情、饥饿和冲突之苦,“没有喘息的机会”。
无论是联合国的大小会议,还是“20国集团峰会”或“经合组织论坛”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映入眼帘的往往都是清一色身着黑色西装的男性,有时不由得让人感叹,世界的命运仿佛都掌握在这些“黑色男式西装”手里。幸好,在联合国总部大楼里,偶尔也会有“黑西装”之外的惊喜,今年一月,联合国警卫队13名“娘子军”学员的毕业典礼就是一例。
联合国总部大楼门外,乔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致死所引发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同样不可不提。无论在美国还是全球,反种族歧视运动都在今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冠疫情的暴发再次提醒人类,我们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人类健康,与动物和环境的健康密不可分。联合国环境署在今年4月22日“国际地球母亲日”到来之际用大量清晰的数据让每一个人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在关爱地球吗?”
近年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逐渐将气候变化、地球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问题视为自己工作的核心,将倡导气候行动视为自己的使命。
他在今年的“野生动植物日”大声疾呼“维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强调“对生态系统过度索取,最终只会危害人类自己”;他在清华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印度等地进行以气候为主题的演讲,严肃地提醒世人,必须清醒认识“我们星球的现状”;还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北欧理事会和彭博新经济论坛等一切可能的场合,不厌其烦地反复重申气候行动和实现零碳的刻不容缓。
尽管防疫封锁一度让部分工业和运输暂时“停摆”,却丝毫未能扭转气候变暖的趋势,今年,世界再次打破了一连串并不值得骄傲的气候纪录。今年的十一月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十一月,今年的一月、五月和九月也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月、五月和九月。
南北两极都录得有史以来的最高气温,北极圈最高温达到38摄氏度。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和加利福尼亚纷纷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山火,大西洋上生成了空前的巨大风暴,人类活动对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越发明显。
古特雷斯在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呼吁各国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为止,以免像一群梦游之人一样,刚刚从新冠的噩梦中醒来,转身又跌入一场毁灭性的气候灾难。
或许谁也不曾想到,联合国成立的第75个周年,会是如此艰难的一年。今年,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共有100多万人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电话和线下方式参与其中,分享各自的期待与关切,结果显示,无论背景、年龄,还是性别,全世界的人民对于未来的憧憬“惊人的一致”。
在纪念成立75周年的活动上,秘书长与所有193个会员国的代表再次在《联合国宪章》上庄严署名,彼此共勉,为了“我们的世界”,更是为了“我们想要的世界”,迎难而上、共创未来;除此之外,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