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走出战后饥饿的世界 —— 纪念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75周年 

罗马圆形大剧场的数字投影,庆祝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75周年。
粮农组织/Alessia Pierdomenico
罗马圆形大剧场的数字投影,庆祝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75周年。

【专题报道】走出战后饥饿的世界 —— 纪念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75周年 

经济发展

今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75周年。作为引领全球消除饥饿的联合国专门机构, 粮农组织拥有194个成员国,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75年来,全球在消除贫困、饥饿和营养不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农业生产力和粮食系统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尽管如此,逾20 亿人仍无法正常获得充足、安全、营养的食物,新冠大流行让这一局面进一步恶化。联合国新闻今天带你回顾粮农组织成立之初的故事,及其如何应对二战后的饥饿世界。请听张立的报道。

罗斯福:“每个国家的首要责任就是要确保本国人民拥有健康和生活所需的食物,但只有我们共同合作才能让每个国家充分实现这一目标。” 

 

Soundcloud

 

这是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1943年在弗吉尼亚州温泉城举行的联合国家粮食与农业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在那次会议上,44国政府承诺建立一个有关粮食和农业的常设组织,以消除饥饿、促进营养福祉并提高农业生产率。 

1945年10月16日,42个国家于加拿大魁北克城共同签署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章程,宣告该机构成立。苏格兰医生、生物学家约翰·博伊德·奥尔作(John Boyd Orr)勋爵当选第一任总干事。他为消除饥饿和改善营养做了大量工作,并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奥尔作的理念是通过科学和技术援助,改善粮食生产来满足饥饿的世界,包括知识转移、迅速将更多土地用于农耕、施肥、种植更好的农作物并制定大规模的灌溉计划。会议上还播放了一部奥尔作创作的纪录片《丰盛的世界》(The World of Plenty),他在片中表达了许多人的希望。

 

1945年10月16日下午,20余个国家签署《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章程》,粮农组织正式成立。

 

奥尔作:“无论是在和平还是战争时期,食物都是第一位的。即使所有的银行里都装满了金子,没有食物,人就会死亡……. 政府代表过去常常可能会在战争中进行合作,达成协议或做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安排。但是,从来没有如此众多的政府同意就一项全球计划进行合作,这一计划旨在通过消除饥饿和贫困促进人类的整体福祉。” 

粮农组织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二战后的世界满目疮痍,饥荒遍地。无数生命在冲突中逝去,更有千百万人死于饥饿。农业生产早已荒废。事实上,始于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已经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农业人口的生活难以为继。 

粮农组织的总部先后设立在魁北克城和华盛顿特区。1951年,受意大利政府的邀请,粮农组织正式迁入一直沿用至今的全球总部 —— 一座位于罗马市中心、连接着马西莫赛场和斗兽场两大古迹的白色建筑。

 

1951年,粮农组织迁往罗马 - 装满办公用品的坚固板条箱待送至纽约装船,运往意大利。

 

鲁门·毕博斯(Truman F Bibbles)是随行至罗马的人员之一。年迈的他声音颤抖,但仍可以听到他对战后早期的国际主义世界观的热情。  

毕博斯:“我是家族第一个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我的早年都在粮农组织度过。我的生命不属于我自己,它属于粮农组织和100多个国家。它们必须一道努力。我们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设立了地区办公室。” 

二战对粮食和农业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破坏,因此,粮农组织在成立之初将重心完全放在扩大农业生产和提高生产力上。英国历史学家和《战争的滋味》(Taste of War)一书作者丽兹·科林厄姆(Lizzie Collingham)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她指出,二战之后,很多人都很困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实际上死于饥饿和饥饿相关的疾病,而非死于枪炮之下。 

 

新冠疫情期间,粮农组织向南苏丹的百姓发放了种子和必须的农具。
粮农组织图片/Mayak Akuot
新冠疫情期间,粮农组织向南苏丹的百姓发放了种子和必须的农具。

 

科林厄姆:“我认为,即使是保守估计,约有1950万人在军事战斗中死亡,甚至更多。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能大约有2000万人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这是一个灾难性的数字。在欧洲,人们能获得的粮食只有1939年的一半。大量欧洲人,尤其在城市中,每天摄入1000卡路里的热量,而在意大利,人们每天摄入的热量只有600卡路里左右。我们想想,大概就是两片面包,也许还有一点人造黄油,也许是几个土豆。 因此,人们遭受饥饿折磨,并且饥饿导致的浮肿成为了可怕的流行病,以及佝偻病等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造成的疾病。因此,欧洲人民处于饥饿边缘。一位从美国来到欧洲的厨师曾描述了令人心痛的一幕,他说,人们在餐厅外面排队,在垃圾桶里找些剩菜和类似的东西。看着这些瘦骨嶙峋的人,他不禁落泪。因此,二战后,全世界处于可怕的饥饿状态。” 

科林厄姆指出,战后的农业处于令人难以致信的毁灭性的状态。许多国家的农民退回到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以供给城市。 

科林厄姆:“战争使农业陷入最可怕的状态,因为男人要去打仗。比如在俄罗斯,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女性、老年人和儿童。如果拥有机械,可以弥补男性劳动力的不足。但是,工业生产转向修建道路、制造弹药和坦克等,而不是制造农业器械。牲畜也被带入军队。因此,俄罗斯的妇女不得不独自承担起耕种的责任。” 

 

粮农组织正在协助突尼斯的女性拾蚌人建立可持续的生计。
© 粮农组织图片/Amine Landoulsi
粮农组织正在协助突尼斯的女性拾蚌人建立可持续的生计。

 

科林厄姆指出,北美地区成为当时唯一没有在农业方面遭受重创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温泉城和魁北克为粮农组织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科林厄姆: “美国是二战期间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农业繁荣中受益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北美地区没有被侵略有关。美国土地没有被占领,但不仅仅是这个原因,美国有生产人工肥料的资源,能继续生产有限数量的农业器械,并有足够的资源来继续种植足够的粮食,从而在战争期间提供给民众和军队。” 

在成立最初的十年,粮农组织致力于消除战争造成的饥饿和营养不良,并取得了显著进展。1955年粮农组织发布的首份《世界粮食和农业状况报告》指出,与过去十年相比,农业、林业和渔业技术方面取得了更快、更广泛的进步,寻求实现更丰盛的世界的逻辑带来了成果。 

然而,走出二战后的危机只是一个开始。国际投资和技术援助使世界认识到,足够的粮食本身并不足以消除饥饿。世界在实现罗斯福总统畅想的 “免于粮食短缺”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5年后的今天,正如粮农组织现任总干事屈冬玉所说,“联合国粮农组织要带领世界走出苦难,踏上平等发展的道路,让人人都能获取充足且营养的食物。任务无疑是艰巨的,但是领导人、员工和成员国赋予了我们担负起这一历史性任务的力量。” 

张立,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