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发会议:最不发达国家需要提高生产能力以实现更强劲的复苏

柬埔寨正面临旱季延长、雨季缩短,降雨量过于集中等气候水文挑战。联合国开发署及最不发达国家基金正努力帮助该国完善早起预警系统。
开发署柬埔寨办事处图片/Manuth Buth
柬埔寨正面临旱季延长、雨季缩短,降雨量过于集中等气候水文挑战。联合国开发署及最不发达国家基金正努力帮助该国完善早起预警系统。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不发达国家需要提高生产能力以实现更强劲的复苏

经济发展

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天发布的《 2020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指出,如果最不发达国家无法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它们将严重缺乏在新冠后重建经济的能力。

报告指出,最不发达国家中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最能抵抗新冠大流行的影响。

生产能力是指生产资源、创业能力和生产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贸发会议秘书长穆希萨·基图伊(Mukhisa Kituyi)说:“新冠大流行残酷地提醒我们,迫切需要发展最不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以使它们实现结构转型,减少受到外部冲击的机会并增强抵御能力。”

他说,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发展太慢,无法应对主要的发展挑战和冲击,例如新冠大流行。

贸发会议的生产能力指数显示,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较低:在2011年至2018年之间,它们的平均生产能力水平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非最不发达国家)低40%。

30年来最差的经济形势

报告指出,新冠大流行给最不发达国家造成了沉重打击,因为它们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经济体。这些国家的抵御力非常弱,这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它们拥有最少的财务和行政措施来应对外部冲击,例如持续的疾病大流行。 

全球47个最不发达国家约有10.6亿人口。尽管人口众多,但最不发达国家的GDP只占全球总量的不到1.3%。

2019年,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088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万1371美元。

报告预测,新冠大流行将使最不发达国家今年面临30年来最差的经济形势、收入水平下降、大范围失业和财政赤字扩大。

报告警告说,这场危机将使最不发达国家多年来在减贫、营养和教育等社会领域的艰苦努力所产生的结果发生逆转。

最不发达国家的极端贫困人口(即每天收入低于1.90美元)的人数到2020年可能增加3200万,贫困率从32.5%升至35.7%,这些国家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机会也受到限制。最不发达国家的极端贫困人口占全球总数的50%以上。

最不发达国家如何建设生产能力

贸发会议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部门负责人保罗·阿基乌米(Paul Akiwumi)表示,加强最不发达国家生产能力的有力政策应成为新冠后可持续复苏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关键。这不仅要使最不发达国家的人民免受新冠大流行的影响,还应该刺激投资以填补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不足,并支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报告指出,成功降低经济脆弱性水平的国家在其贸易或生产指标方面有所改善,这两项指标都是生产能力提高的结果,并有助于推动结构转型进程。

结构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资源(例如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源和专门技术)从低生产率的经济活动转变为高生产率的经济活动的过程。

一些亚洲最不发达国家取得了更大的进步,例如孟加拉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尼泊尔,这些国家经历了工业发展并扩大了现代服务业,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相比之下,非洲、小岛屿最不发达国家和海地的结构转型进程较慢,那里的农业和传统服务部门创造了最多的就业和产出,生产力水平和增长低下继续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尼泊尔是全球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图为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太阳能街灯。
联合国新闻图片/Vibhu Mishra
尼泊尔是全球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图为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太阳能街灯。

数字革命带来生产力

数字革命为最不发达国家带来了 “跨越式发展”的希望——不经过中间步骤直接采用现代系统——但这些国家的公司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报告指出,数字化转型需要技术能力,而获得这种技术需要花费时间,它通过在此前的工业革命中积累生产经验而获取,而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没有经过这些阶段。因此,在最不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采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并受到基础设施不足和技能短缺等因素的阻碍。

政策制定者需要将有关影响最不发达国家前沿技术的积极因素的预测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战略,以便在公司层面推动创新。

报告指出,最不发达国家只有制定能够加强和发展各部门生产者技术能力的产业政策,才能在生产领域发挥数字革命的作用。 

世界不应把最不发达国家落在后面

报告呼吁国际社会以最充足的财政资源支持最不发达国家,为其提供足够的政策空间来设计和执行自己的政策选项,并采取更有效的国际支持措施,特别是在技术转让方面。

贸发会议认为,最不发达国家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试金石:如果要在全球取得成功,就必须在距离目标最遥远的国家中实现。 

报告指出,对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国际支持在帮助它们实现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大多是无效的。它强调需要对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新形式的国际支持,这包括解决日益扩大的技术鸿沟。

2011年,联合国会员国通过了《伊斯坦布尔行动纲领》,从那时起到现在,在落实纲领过程中,最不发达国家一直难以保持增长势头。这一文件力求使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一倍,这一目标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得到了重申。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仍然遥遥无期,恰恰是因为最不发达国家在生产能力建设方面的进展并不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