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新冠危机对亚太地区的制衣业造成沉重打击 成衣进口额下降70%

柬埔寨金边的一名制衣业工人。
世界银行图片/Chhor Sokunthea
柬埔寨金边的一名制衣业工人。

国际劳工组织:新冠危机对亚太地区的制衣业造成沉重打击 成衣进口额下降70%

经济发展

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最新研究显示,新冠危机对亚太地区的制衣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主要出口市场的零售额暴跌,影响了整个供应链中的工人和企业。 

这份题为《供应链涟漪效应:新冠大流行如何影响亚太地区的成衣工人和工厂》的研究评估了新冠危机对亚太地区10个主要成衣生产国的供应链、工厂和工人的影响,包括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和越南。 

研究强调,由于消费者需求下降、政府封锁措施以及服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口受到干扰,主要购买国从亚洲生产国的成衣进口额在今年上半年下降了70%。  

截至今年9月,成衣供应链中几乎一半的就业都依赖于居住在实施了最严格封锁措施的国家的消费者的需求。2019年,亚太地区雇用了约6500万名服装业工人,占全球所有服装业工人的75%。 

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劳工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安·维格兰(Christian Viegelahn)表示,“这项研究突显了新冠大流行对服装业各个层面的巨大影响。政府、工人、雇主和其他行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应对前所未有的局势,并为该行业打造更以人为本的未来,这一点至关重要。” 

尽管该地区各国政府已对危机做出了积极应对,但研究显示该地区成千上万家工厂不得不暂时或无限期关闭。裁员和解雇现象急剧增加,重新开业的工厂往往也以减员的方式运营。 

此外,研究还指出了该行业的主力——妇女劳工如何在新冠大流行中受到不成比例的影响,这加剧了在收入、工作量、无偿护理工作分配等方面已有的不平等现象。 

尽管亚洲的服装部门的集体谈判水平通常较低,无论在部门还是工厂层面,但研究指出,对于存在对话机制的国家,社会对话似乎有助于加强这些国家应对危机的能力。研究呼吁该区域各国在国家和部门层面开展更具包容性和有意义的社会对话。 

研究强调的其他建议包括需要继续为企业提供支持,以及加大对工人特别是妇女提供社会保护。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国际多方利益相关者最近发起了全球行动呼吁,这也被认为是全行业团结应对危机的一个积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