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气候变化并未因2019冠状病毒病而止步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疫情带来的暂时“被动减排”无法改变气候变化加剧的趋势。
气象组织图片/Kabelo Tamocha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疫情带来的暂时“被动减排”无法改变气候变化加剧的趋势。

联合国报告:气候变化并未因2019冠状病毒病而止步 

气候变化与环境

世界气象组织今天发表的一项联合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并未因2019冠状病毒病而止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并在继续上升。经历了封城锁国和经济放缓带来的暂时下降后,排放量正朝着新冠大流行病出现前的水平方向发展。整个世界必将目睹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五年,并脱离了实现将全球气温增幅保持在工业化前水平之上远低于2℃或1.5℃既定目标的轨道。 

这一题为《2020团结在科学之中》报告的撰写工作得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指导,该报告汇集了来自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碳项目(GC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英国气象局的最新气候科学相关信息。各章内容归功于各相关组织。报告强调了气候变化日益增加和不可逆转的影响,以及对冰川、海洋、自然界、经济和人类生活条件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通过干旱或洪水等与水相关的灾害来体现。它还记录了2019冠状病毒病如何妨碍我们通过全球观测系统监测这些变化的能力。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参加了9日举行的报告发布仪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对人类和地球而言,今年都是前所未有的一年。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病扰乱了全世界的生活。同时,地球升温和气候破坏也在飞速继续发生……我们从来没有这样明确表示过:为应对气候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长期、包容、清洁的转型。我们必须把从大流行病中恢复的过程变成建设更美好未来的真正机会……我们需要科学、团结和解决方案。” 

《2020团结在科学之中》报告是系列报告中的第二份。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到了3百万年来的最高水平,并在持续上升。与此同时,2020年上半年,西伯利亚大片地区出现了一次明显、持续时间长的热浪,如果没有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这是很不可能的。现在,2016-2020年已注定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五年。这份报告显示,2020年,尽管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受到了干扰,但气候变化仍有增无减。”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显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没有封顶迹象,并在持续上升,创了新的纪录。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视网 (GAW)中基准站的报告,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百万分之410。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只会对大气浓度的上升速度产生轻微影响,而这一上升是过去和现在的排放以及二氧化碳的寿命非常之长的结果。要稳定气候变化,必须持续将排放量减少到净零。 

全球化石二氧化碳排放 

“全球碳项目”的研究显示,由于2019冠状病毒病的居家禁足政策,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下降4%至7%。确切的下降将取决于大流行病的持续轨迹和政府的应对措施。 

在2020年4月初的封城锁国高峰期间,与2019年相比,全球化石二氧化碳日排放量史无前例地下降了17%。即便如此,排放量仍相当于2006年的水平,这既凸显了过去15年的急剧增长,也凸显了对化石能源的持续依赖。 

然而研究显示,到2020年6月初,全球化石二氧化碳日排放量大多已回到低于2019年水平的5%以内,这一水平去年创了367亿吨的新纪录,比1990年气候变化谈判开始时高出62%。 

研究指出,过去十年来,来自人类活动的全球甲烷排放量持续增加。目前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量均不符合与《巴黎协定》目标相吻合的排放路径。 

排放差距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研究显示,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转型行动已刻不容缓。 

根据《2019年排放差距报告》,从2020年到2030年,为实现《巴黎协定》的2℃目标,需要每年削减近3%的全球排放量,为实现1.5℃目标,需要每年平均削减7%以上。 

2030年的“排放差距”估计为120-1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样才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C以下。对于1.5°C的目标,该差距估计为290-3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大致相当于六个最大排放体的总排放量。 

环境规划署表示,仍有可能缩小排放差距,但这需要所有国家和跨所有部门的紧急和一致行动。短期潜力的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扩大现有并行之有效的政策来实现,比如有关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低碳运输方式以及逐步淘汰煤炭的政策。展望2030年以后,各个层面都需要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逐步改变消费模式。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可行的解决方案业已存在。 

全球气候状况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象局的研究显示,2016-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预计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时代以来温度变化的基准期)高出约1.1℃,比2011-2015年的全球平均气温高出0.24℃。 

在2020-2024年的五年期,至少有一年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的几率为24%,五年均值超过这一水平的几率非常小(3%)。未来五年很可能(约70%的几率)有一个或多个月份比工业化前水平至少高出1.5℃。 

2016年至2020年间,每年北极海冰面积都低于均值。2016-2019年记录的冰川质量损失比1950年以来的所有其他五年期都要大。在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期间,全球平均海平面已加速上升。 

研究指出,重大影响是由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造成的。在这些极端事件中已经发现了许多人类引发的气候变化的清晰指纹。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指出,从山顶到海洋深处,人类引发的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各个维持生命的系统,导致海平面加速上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安全产生了连锁效应。 

研究表明,世界各地的冰原和冰川质量都有损失。1979至2018年间,北极海冰面积在全年所有月份都有所减少。野火事件的增加和多年冻土的突然融化以及北极和山区水文状况的变化,改变了生态系统干扰的频率和强度。 

自1970年以来,全球海洋在持续升温,已吸收了气候系统中90%以上的过剩热量。自1993年以来,海洋增温的速度和因此吸收的热量都已增加了一倍多。海上热浪的频率增加了一倍,而且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大、范围更广,导致了大规模的珊瑚白化事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吸收了20%至30%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海洋进一步酸化。 

自从1950年前后,为应对海洋变暖、海冰变化和氧气损失,许多海洋物种的地理范围和季节性活动都发生了变化。 

全球平均海平面正在上升,近几十年来,由于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冰量损失速度加快,以及冰川质量持续下降和海洋热膨胀,海平面在加速上升。2006-2015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速率为3.6±0.5毫米/年,这在上个世纪是见所未见的。 

气候和水资源 

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显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包括冰雪动态变化。 

到2050年,面临洪水风险的人数将从目前的12亿增加到16亿。2010年代初至中期,19亿人(占全球人口的27%)生活在潜在的严重缺水地区。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27至32亿人。 

截至2019年,世界人口的12%饮用未经处理和水源不安全的水。超过30%的世界人口,即24亿人,在毫无卫生设施的环境中生活。 

据预测,气候变化将增加缺水区域的数量,并加剧已缺水地区的短缺状况。 

冰冻圈是山区及其下游地区重要的淡水来源。具有高信度的是:来自冰川的全球年径流量最晚将于21世纪末达到峰值。此后,预计全球冰川径流将下降,这将对水储量产生影响。 

据估计,中欧和高加索地区目前已达到峰值,青藏高原地区将在2030和2050年间达到峰值。由于该地区积雪、冻土和冰川产生的径流占河流总流量的45%,流量减少将影响17亿人的可用水。 

2019冠状病毒病期间的地球系统观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和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表明,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对全球观测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反过来又影响了预报和其他天气、气候和海洋相关服务的质量。 

3月和4月,飞机观测量平均减少了75%至80%,降低了天气模型的预报能力。自6月以来,仅略有恢复。人工操作气象站的观测也受到了严重干扰,特别是在非洲和南美。 

2020年3月,几乎所有海洋科考船都被召回到了船籍港。商船一直无法提供重要的海洋和天气观测数据,海洋浮标和其他系统也无法维护。对碳、温度、盐度和水碱度等变量的四次全深度海洋调查业已取消,这些调查每十年才完成一次。告诉我们温室气体演变状况的来自船只的表面碳测量实际上也停止了。 

研究指出,对气候变化监测的影响是长期的。它们可能会阻止或限制通常在融冰期结束时进行的冰川质量平衡或永冻土厚度的测量活动。观测的全面中断将使监测气候变率和变化及相关影响所需的“基本气候变量”的历史时间序列出现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