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漂泊半年多 近300名罗兴亚难民终抵印尼

这296名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的罗兴亚人于本周一清晨抵达在亚齐省北部,并受到地方当局、难民署和国际移民组织的照料。
移民组织正在帮助印尼当局对所有抵达者进行快速的2019冠状病毒病检测,并同时为难民们寻找合适和安全的住宿地点。
初步信息表明,周一登陆的难民与今年6月24日在亚齐登陆的另外99名罗兴亚难民来自一艘“母船”。
据船上的难民说,他们来自位于孟加拉国考克斯巴扎尔的难民营,大概是在今年2月份通过小船被运送到“母船”上,然后出发准备前往马来西亚。
母船上大约有500人,其中至少有30人在随后的几个月内死亡,包括一名年幼的孩子。
在海上漂流的过程中,母船上的人当中有一群乘小船去了印度尼西亚,另一群人也换小船去了马来西亚。
据信,6月8日在马来西亚兰卡威登陆的269名罗兴亚人和两周后在亚齐登陆的99名难民就来自这两艘船。
难民署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负责人因德里卡·拉特瓦特(Indrika Ratwatte)在一份声明中说:“由于各国在6个多月时间里集体不愿采取行动,难民们的危险和苦难持续得太久。”
难民署指出,东南亚各国为防止此类悲剧的发生而发起的巴厘进程未能通过营救和让难民下船来挽救生命。这批难民在旅途中一再试图下船,但始终遭到拒绝。
在过去半年中,难民署和其他机构一再警告说,如果不允许这些在海上漂流的难民以安全和便捷的方式下船,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最终,数十人死亡的悲剧表明了“过去六个月中的无所作为是致命的”。
巴厘岛进程始于2002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关于人口走私、人口贩运及相关跨国犯罪的区域部长级会议。
2015年5月,大约5000名来自孟加拉国和缅甸的罗兴亚难民在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域被人贩子抛弃在大海上,起初周边国家都不愿意让这些难民下船,并拒绝提供救援,导致这些难民的生命危在旦夕。
在这次引发国际关注的事件之后,区域各国通过巴厘进程承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做出可靠的集体反应。
拉特瓦特指出:“正是出于这一目的,区域各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机制,但承诺仍然没有兑现。”
他强调,“全面、公正的应对措施必然需要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分担责任,并要求各国做出具体努力,这样才不会让那些允许下船并允许遇难者上岸的国家承受不成比例的负担。”
缅甸一度约有120万罗兴亚人,他们是世界上受迫害最深的少数群体之一。罗兴亚人被许多缅甸人视为异类,他们没有国籍,缅甸1982年生效的公民法也没有赋他们公民身份。他们不能自由旅行,不能拥有土地,遭受任意征税和驱逐。
缅甸军政统治期间,在70年代未和90代初,也曾出现两次大规模的罗兴亚难民潮,共导致约70万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国,窝居在贫民窟中。此外,在缅甸与泰国边境的9个营地中目前还滞留着11万多罗兴亚人。
在2017年8月的暴力事件以前,时常会有一些罗兴亚人出于绝望而乘船在海上漂流,希望能够抵达一个安全的地方。不时会传来罗兴亚人在海上获救或罹难的报道。
2017年8月25日,缅甸安全部队对若开邦北部的罗兴亚人发动了 “清剿行动” 。到2018年初,已导致约70多罗兴亚人跨越边境,逃到孟加拉国避难。罗兴亚人此次出逃的速度和规模使其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难民危机和一个重大的人道主义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