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如何有效防控新冠疫情:中日韩三国分享经验

中日韩三国的疾控专家近期在联合国举办的一场在线研讨会上分享了抗疫经验。
Unsplash/H.Shaw
中日韩三国的疾控专家近期在联合国举办的一场在线研讨会上分享了抗疫经验。

【专题报道】如何有效防控新冠疫情:中日韩三国分享经验

健康及卫生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携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在7月2日举办了一场在线研讨会,邀请三国的疾控专家分享有关防控新冠疫情的方法和经验。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代表中方参加了会议。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作为较早迎来新冠疫情高峰的国家,中日韩三国虽然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各不相同,但都较为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整体病亡率也保持在较低水平。三国在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如何在恢复社会生活的同时避免疫情反弹,对于亚太和全球其他地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首先回顾了疫情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和应对策略的逐步调整。

 

吴尊友表示,医院床位和检测能力不足是疫情初期中国所遭遇的两大瓶颈。
亚太经社会图片
吴尊友表示,医院床位和检测能力不足是疫情初期中国所遭遇的两大瓶颈。

 

吴尊友:“最初,我们鼓励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自行居家隔离,但后来我们发现这种做法并不理想,因为居家隔离无法阻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接触和传播,此后我们改变策略,一律采取指定酒店集中隔离。此外,初期将多名疑似患者收入多人普通病房的做法也存在问题,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和疑似患者之间的病毒传播,后续的疑似患者均转移至单人病房。”

吴尊友表示,在全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进入“新常态”一段时间后,北京在6月中旬出现了一波新发感染,这波感染的具体来源目前仍在调查中。

吴尊友:“中国花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控制住了最主要的一波疫情,此后又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应对较多的境外输入病例,但在6月中旬,意料之外的一波感染却突然在北京出现,感染同样起源于一个市场,与武汉的疫情十分相似,流行病学、环境科学和病毒学专家正在努力调查这波感染的源头,但目前尚未找到答案。”

 

截至6月28日,中国新冠病毒确诊患者人数及病亡率图表。
亚太经社会图片
截至6月28日,中国新冠病毒确诊患者人数及病亡率图表。

 

吴尊友表示,中国将应对新冠疫情作为一场战役来打,设立了四条防线,动员了全国和全社会的力量,这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的重要原因。

吴尊友:“在应对疫情的战斗中,中国设立了四道防线,武汉和湖北是第一道防线,北京是第二道防线,第三和第四道防线分别是湖北周边地区和全国。中国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明白发生了什么,对全国的抗疫行动非常理解和支持,社区动员和全民参与是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日本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会议成员押谷仁介绍了该国“以聚集性病例为重点”的防控策略。

押谷仁:“研究发现,近8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但却有少数感染者一个人就能感染一大批人,出现较为严重的‘超级传播’事件,引发较大规模的聚集性感染,这一点与同样由冠状病毒所引发的‘非典’类似,与流感相反。这种传染特性说明,只要能够避免聚集性感染,新冠病毒的传染链条就会中断,无法形成持续的传播,疫情就能得到控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日本采取了以聚集性感染为防控重点的策略。”

 

日本截至今年六月的疫情发展情况。
亚太经社会图片
日本截至今年六月的疫情发展情况。

 

具体到操作层面,押谷仁表示,日本在密切接触者追踪方面采取了潜在和回溯双线并行的手段,以确诊病例为中心,既要“向前看”,从病例的接触者中找出可能的潜在患者,也要“向后看”,努力明确每一个病例的感染来源。

押谷仁:“除了像许多国家一样追踪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并实施隔离观察外,我们还通过对病例过去活动轨迹的调查,找出可能的感染源头,对与这一感染源头有过接触和暴露史的人同样进行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与仅仅执行潜在的接触者追踪相比,这种方式对疫情的控制更为有效。”

此外,押谷仁表示,日本对公众的防疫宣传同样以针对聚集性感染事件的分析为基础。

 

20国集团国家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及病亡率,数据基于世卫组织6月24日的全球疫情状况报告。
亚太经社会图片
20国集团国家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及病亡率,数据基于世卫组织6月24日的全球疫情状况报告。

 

押谷仁:“通过分析多起聚集性感染事件并找出其中的共同点,日本向民众提出了‘三避免’的防疫措施建议,即避免密闭空间、拥挤场所和密切接触场景,就连日本的小孩子也知道要做到‘三避免’。对聚集性感染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健身、大声喧哗、唱歌和夜生活也是导致病毒传播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夜生活场所,目前是东京和日本国内许多地区的最大感染来源。此外,近期日本出现了多起医院和养老院内的集体感染,这两个场所老年人较为集中,因此重症病例较多,病亡率也较高,目前我们正在为此制定新的应对策略。”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韩国疾病管理本部传染病管理委员会委员李赫民(Lee Hyukmin)表示,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且存在相当数量的轻微症状和无症状感染者,很可能导致大范围的二次传播。

李赫民:“韩国于1月20日确诊了首例病例,按照中国的基本传染数(R0)数据2.4-2.7计算,如果1月20日时每周有10个新病例,到一个月后的2月20日,每周的新增病例数就会升至160例,到3月20日将达到2560例,即每天出现约366例,此时疫情已无法完全阻止,只能通过检测、追踪和隔离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再过一个月,到4月20日,病例的增速就可能达到每周40960例,即每天5851例,这时靠常规手段已无法应对,全面封锁将成为唯一的选择。”

 

韩国2020年2月新冠检测数量及检测能力情况图表。
亚太经社会图片
韩国2020年2月新冠检测数量及检测能力情况图表。

 

李赫民表示,上述计算说明,在通过症状实施筛查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尽早建立大范围的病毒检测体系至关重要。

李赫民:“在新冠疫情来袭前,韩国仅有国家疾控中心下辖的18个公立实验室能够检测新冠病毒,检测能力约在每日2000例左右。大邱新天地教会出现聚集性感染后,韩国开始全面加大检测能力,到3月1日,全国实验室数量增加到65个,检测能力升至每天2万2000例,到4月1日,实验室数量增至94个,检测能力提高至每天3万5000例,到6月1日,全国已有103个实验室具备检测能力,检测数量为每天5万5000例。”

 

韩国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数量和日检测能力图表。
亚太经社会图片
韩国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数量和日检测能力图表。

 

李赫民表示,现在,韩国的公立和私营实验室都做到了在24小时内出具检测结果,这是该国能够及时确诊病例和控制疫情的关键因素。

李赫民:“目前,韩国的医院和临床实验中心每天的正常检测能力约为5万5000例,疾控中心下辖的公立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实验室每天的正常检测能力为3000到4000例,合并检测(Pool testing)能力约为每天1万5000到2万例,且所有病例都能在3-24小时内出具结果,绝大多数病例的检测时间约为6-12小时。为了确保准确性,韩国全部使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检测,而未使用抗体或抗原检测。公立与私营机构合作,尽早建立和扩大检测和诊断能力是有效遏制疫情的关键。”

 

钱思文,中国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