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警惕假冒该组织名义非法出口非洲文物的行为

列入教科文组织濒危文化遗产名录的马里传奇名城廷巴克图,拥有大量珍贵的古代手稿等文物。
教科文组织表示,上述人员持有伪造的教科文组织授权文件,有时还冒充为该组织的工作人员,他们谎称教科文组织已经批准进行文物交易,甚至还出具了估价证明。
教科文组织表示,诈骗活动的受害者大多居住在法国,许多人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往来密切,熟悉当地情况和惯常做法。教科文组织正在考虑是否对假冒该组织名义的行为采取法律行动,同时敦促所有收到类似信息的人保持最大程度的警惕,务必在仔细核实信息真伪后再采取行动,并及时将情况向所在国的有关部门报告。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文化财产非法贸易利润丰厚,是一个全球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与其他形式的有组织犯罪,包括资助恐怖主义相联系。世界各地都受到该项不法活动的影响,其中非洲的情况尤其严重。此类恶行对文化造成危害。”
教科文组织于1970年通过了打击非法买卖文化财产的公约,其职责是促进各国合作、确保信息共享、落实禁止和防范文物非法进出口和非法所有权转让的措施。
此外,教科文组织还与国际刑警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和国际博物馆理事会等机构合作,对各国政府、警察、海关和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向各国提供法律标准和文物交易参考数据等信息。教科文组织不会为文化财产的商品化开具证明或发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