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组织:全球2.58亿儿童被排除在教育体系之外 新冠疫情加剧教育排斥现象

乍得博尔(Bol)的女学生走在放学路上。
联合国图片/Eskinder Debebe
乍得博尔(Bol)的女学生走在放学路上。

教科文组织:全球2.58亿儿童被排除在教育体系之外 新冠疫情加剧教育排斥现象

文化与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天表示,受到身份、背景和能力等因素影响,全球有2.58亿儿童和青少年被完全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而新冠疫情则进一步加剧了教育排斥现象,据估计,全球约40%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在学校因疫情停课期间未能向脆弱学生提供任何帮助。

教科文组织今天发布题为《包容与教育:全民覆盖,缺一不可》的2020全球教育监测年度报告指出,目前仅有不到10%的国家通过立法保障了教育全民覆盖。

报告指出,贫困、性别、语言、残疾,以及性取向或性别认同,是导致儿童遭受“教育排斥”的部分主要因素。在中低收入国家,20%最富裕家庭的青少年完成初中教育的概率是最贫困家庭同龄人的3倍,在完成初中教育的学生中,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掌握阅读和算术技能的概率是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倍,残疾儿童掌握基础阅读能力的可能性比非残疾儿童低19%。

而在中高收入国家,用非母语学习的10岁学生,其阅读成绩要比用母语学习的同学低34%。在美国,性少数群体学生因害怕遭遇危险而不去上学的概率是其他学生的3倍。

此外,在全球至少20个国家,几乎没有一名农村贫困女童能够完成中学教育,这些国家大都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家庭内外的偏见影响包容性教育实施

教科文组织表示,目前仍有许多国家实行“教育隔离”制度,此举加剧了歧视、疏远和先入为主的刻板观念。比如,全球有25%的国家要求残疾儿童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比例更是高达40%以上。

报告指出,家长的偏见影响了包容性教育的实施,约有15%的德国家长和59%的中国香港家长担心残疾儿童会干扰其他孩子的学习。

另一方面,常规教育系统也未能充分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举例而言,全球只有41个国家正式承认手语。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有37%的特殊学校学生曾经上过普通学校,但最终其父母认为普通学校不能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求。

此外,全球还有近3.35亿女童所在的学校没有提供月经期间所需的用水和卫生服务、仍有两个国家禁止怀孕的女童上学、117个国家允许童婚,20个国家尚未批准国际劳工组织有关禁止童工的公约。

在一些中欧和东欧国家,罗姆人儿童被主流学校拒之门外;在亚洲,罗兴亚人等流离失所群体无法在常规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在经合组织成员国,具有移民背景的学生有三分之二以上就读于同类学生占比超过半数的学校,教科文组织表示,上述现象都限制了儿童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机会。

包容须从教材做起

教科文组织指出,教材对特定群体的展示不足,会在该群体中引发疏远感。比如,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中学英语课本中,妇女和女童的出现比例仅有44%,孟加拉国为37%,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为24%。而在报告涵盖的49个欧洲国家中,有23个国家的课程没有涉及性取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内容。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全球必须迈向更加包容的教育,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在经历新冠疫情之后,重新思考教育的未来显得越发重要。疫情加剧并凸显了诸多不平等,无法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将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报告同时也列出了一些积极的进展,许多国家正采取创新方式向更加包容的教育过渡,如马拉维、古巴和乌克兰等国正着手建立资源中心,帮助普通学校更好地接收拥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冈比亚、新西兰和萨摩亚则有流动教师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儿童上课,印度奥迪沙邦用21种部落语言开展课堂教学,肯尼亚则根据游牧民的迁居时间调整了学期和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今天发布的报告是教科文组织第四份全球教育监测报告,该报告由独立小组编写,每年发布一次,旨在监测全球209个国家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四项“优质教育”方面的进展,教科文组织同时还启动了一个包含各国教育包容性领域法律和政策信息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