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亲历:我的疫情隔离手记

正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实习的双楠讲述了自己的隔离经历。
开发署驻华代表处图片
正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实习的双楠讲述了自己的隔离经历。

一线亲历:我的疫情隔离手记

健康及卫生

好友不幸确诊,自己成了密切接触者,偏偏在医院隔离期间还发起了低烧——大约一个月前,正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实习的双楠度过了一段特殊的隔离时光,以下是她所记录下的亲身经历——

2月23日,河南郑州,一通来自医院的电话打破了周日早晨的平静。电话通知说,几天前曾经来过我家的一个朋友,刚刚在新冠病毒的检测中呈阳性。

因此,我和家人也必须到医院进行医学隔离观察。现在我们必须待在家里,等待医务人员上门来接。

没过多久,三名身穿全套防护装备的医务人员就来了。其中一位对我家进行了消毒,另外两位则协助我和父母填写表格,写明健康史、近期旅行史,以及那位朋友来访之后,我们都接触过哪些人。

出门前,母亲尽可能地带足了口罩。父亲拿上了全家的银行卡和医保卡。我则赶忙给鹦鹉喂食,还迅速向上级主管发了邮件说明情况。登上救护车的时候,我注意到邻居们都站在阳台上张望,我心想,要是救护车的警笛没响就好了。

就像全国的每一个人一样,我也每天关注着有关疫情的新闻,但在踏进医院的刹那,我仍然觉得非常不真实。这是真的吗?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消毒剂的强烈气味,不过最初传来的是好消息:我和父母的CT扫描结果都没有异常,第一次核酸检测也全是阴性。

父母能回家了,可我却我发烧了

在医院不用付一分钱让我有些意外。医生给我采了三次拭子,全都没有收费。所有的检测、口罩,甚至食物都是免费的。父亲出门前带的银行卡和医保卡完全没有用上。医生告诉我们,即便检测呈阳性,国家也会负担所有的治疗费用。

隔离期间,每过一个小时,就会有一名护士来给我量体温。她的小本子上写满了我的体温记录,但她一直戴着口罩,所以我始终没能看清她的长相。

一段时间之后,父母一切正常,可以回家了,但我却不行,因为我竟然发起了低烧。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我不停地给自己测体温,还拼命地喝了很多水,但还是没有什么用。

医生决定再给我做一次检测,并进行肺部的CT扫描,结果都没有问题。但我却烧了三天,我一度担心这就是我这辈子最后的日子了。为了不要想太多,我开始刻意不看有关新冠肺炎死亡率的新闻,通过写作、运动和涂鸦来转移注意力,试着往积极的方面想。

给朋友打电话,假装只是聊天

我给所有的朋友打电话,一边听着他们的声音,一边假装只是没事找他们聊天。我甚至还给父母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以防万一。远程工作也没有中断,这让我多少还能维持日常节奏,每天都有事情可干。

我从来没有像这样享受每天和同事的线上会议,因为我可爱的同事们总是鼓励我要坚强,说一定会没事的。当时的处境真的很艰难:虽然非常担心自己可能染上了一种致命的传染病,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说。

能够参加开发署和世卫组织发起的“传播防疫知识,不传播病毒和恐惧”(#SpreadTheWordNotTheVirus)宣传活动,我感到很自豪。成千上万的人通过这个平台分享抗疫知识,帮助应对疫情。参与这项活动的支持工作让我觉得,即使是身在医院隔离,在某种程度上,我也为这场抗疫斗争,做出了自己小小的贡献。

一天晚上,我和那位不幸确诊的朋友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我们俩都忧心忡忡,还列了很多在出院之后想要做的事情,聊呀聊呀,一直聊到了睡着。

也就是在那天晚上,自从发烧以来,我第一次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一早,我的体温恢复了正常。医生后来对我说,我发烧很可能就是因为压力太大了。又过了一天之后,我也可以回家了。后来我听说,那位生病的朋友也在渐渐好转。

艰难岁月的收获

疫情终将过去,但这段时间我有幸感受到的,来自家人、朋友、护士、医生,以及开发署各位同事的爱和关心,却会永远陪伴着我,正是这股力量,支持着我度过了隔离的时光。

毫无疑问,疫情肆虐的这段日子,对所有人而言都是艰难的。但身边每一个人的善意,每一个努力振奋精神、表达支持或是传递关爱的小小举动,也都让我深受感动。我觉得,这将是我在疫情期间最宝贵的收获。病毒或许来势汹汹,但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以及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就一定能够将它战胜。


注:双楠目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的传播、创新与合作伙伴关系处实习。本文经授权发表,经过翻译和重新编辑。点击此处浏览英语原文。

此前,联合国开发署已向中国捐赠了总价值约50万美元(约合350万人民币)的防疫物资,其中包括临床心电监护系统、输液泵、无创呼吸机和防护服等。

开发署还协同世卫组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起“宣传防疫 算我一份”倡议活动,用50多种语言和方言分享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最佳防护措施,吸引数十万网友参与。

登录开发署驻华代表处网站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