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推出全球泥煤沼泽勘测地图 协助应对气候变化

在白俄罗斯,泥煤沼泽重新得到合理利用,成为天然有效的二氧化碳吸收池。
开发署白俄罗斯办事处图片
在白俄罗斯,泥煤沼泽重新得到合理利用,成为天然有效的二氧化碳吸收池。

粮农组织推出全球泥煤沼泽勘测地图 协助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与环境

泥煤又称草炭或泥炭,是植物残体在浸水和缺氧环境中经过生物和化学等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质堆积物,虽然仅占地表面积的3%,却是天然的碳元素储存库,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天发布的名为《全球泥煤沼泽测绘和监测》的出版物,详细描绘了全球泥煤沼泽的地理分布和特征情况,为各国保护这一珍贵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信息。

粮农组织表示,泥煤含水量高、含氧量低,有机物分解速度慢,泥煤有机物积累一层需要花上1000年的时间。这种古老的地层在碳储存方面极为高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天然解决方案之一。

然而,粮农组织表示,由于植被砍伐、放牧、林业以及资源开采,全球已有约15%的泥煤沼泽出现退化,波及欧洲、俄罗斯、北美、东南亚、东非和亚马孙盆地。缺乏对泥煤沼泽特征,及其对气候行动作用的了解也是导致泥煤沼泽遭到破坏的原因之一。

粮农组织提醒,泥煤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仅意味着人类无法有效运用这一天然的“蓄碳池”,更有可能使原本封存其间的碳元素加速向大气中释放。为避免泥煤沼泽进一步退化并促进生态恢复,对其进行地理位置勘察和监测非常重要。

粮农组织今天启动这份出版物,内含有关全球泥煤沼泽资源的大量信息资料,以及针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建议。出版物由全球14个国家的35名专家共同编制,其中不乏印尼、刚果民主共和国及秘鲁等泥煤资源丰富的国家。

粮农组织表示,对泥煤沼泽进行准确勘测,是有效监测其变化情况的前提。而及时监测泥煤沼泽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其含水量,则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火灾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