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以行动促改变 打造活力“粮农”—访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庆祝该组织成立74周年暨“世界粮食日”展览开幕之际发表致辞。
©FAO/Giuseppe Carotenuto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庆祝该组织成立74周年暨“世界粮食日”展览开幕之际发表致辞。

【专题报道】以行动促改变 打造活力“粮农”—访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

联合国事务

2019年6月23日,经会员国投票选举,时任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当选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新一任总干事,同时也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的总干事。在屈总干事上任刚过百天之际,联合国新闻对其进行了专访,请他畅谈了如何建设 “活力粮农”,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推出的重大行动计划和实施改革创新的重要措施,以实现没有饥饿美好世界的愿景。这位粮农组织的“掌门人”在采访中还与我们分享了怎样与员工和会员国在短短一百天内 “打成一片”的心得,同时分享了他在“不简单”的工作之余,自己简单的生活方式。请听张静的报道。

新征程、新任务、新使命

屈冬玉今年8月1日走马上任,对全球的粮农事业立下了承诺。他用三个“新”,即新征程、新任务、新使命,来表达自己带领同事,一起努力把粮农组织管理好、办出成效的信心与决心。

 

 

屈冬玉: “新征程,作为我本人开始了人生的一段新的旅程,对于粮农组织来说,我与联合国粮农事业和全球的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了新的同甘共苦的命运。新任务,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17个目标里面有7个是以粮农组织(的工作)为主或相关的。包括粮食安全、脱贫、农民的生计还有渔业、环境、青年和妇女。新使命,我认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不仅仅是要完成世界人民满足对粮食数量的需求与解决食品安全,同时还有质量和多样化。食物要有多样化,那就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粮农组织不仅仅涉及到粮食的生产、种植业、养殖业渔业林业,还包括水、土壤、生态系统,包括高原和高山。”

1945年10月16日成立的粮农组织是联合国系统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机构。70多年前,在饱受战争的摧残和蹂躏后,世界人民对温饱和安宁满怀着强烈的渴望。世异时移,沧海桑田,跨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屈冬玉看来,只有把农业、农村、农民的事情解决了,全世界的和平与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有基础。那么今天的粮农组织又面临哪些挑战,又将应该如何抓住新的机遇呢?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塞尔维亚访问当地的露天市场。
©FAO/Oliver Bunic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塞尔维亚访问当地的露天市场。

 

屈冬玉: “现在的挑战就更多了。因为人口在增长,现在是77 亿,到2050年有可能到100亿。现在粮食安全问题最严重的地方,是南亚和非洲,将来人口增长最多的也是这些地区。人们对食物数量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物的质量的需求和动物蛋白(包括鱼)的需求都会增加。就机遇而言,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比7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同时,由于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技术手段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了。另外就是对农业投资在增加。还有一个机遇我觉得是联合国系统对农业、农村、农民,食物生产系统和供应系统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古特雷斯秘书长今年初倡仪召开2021年世界粮食系统峰会,希望全世界都来重视食品的生产、环境、科技,文化、政策、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等等。”

走“群众”路线的总干事

屈冬玉自上任一百多天来,开展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比如改善内部治理,加强与成员国和社会各界的合作等等。他坚信用行动来带动改变。为了加快对该组织和其员工的了解,他向记者透露了自己如何走群众路线,在短短三个月内,与员工们“打成一片”。

 

 

屈冬玉: “我上班三天就把所有的办公室走遍了,见了2000多人,跟每一个人聊。我觉得应该尊重人、尊重这些员工。员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所有的工作都要靠大家去干,员工的士气很重要。员工要受到尊重和重视,特别是老员工。再一个就是要按规矩办事。不管对女同事还是男同事,对权力的滥用、骚扰和性骚扰都是不被允许的。这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与会员国有事好商量,有话好好说

对内采取“走群众路线”的屈冬玉,对外与粮农组织的194个成员国打交道时也有自己的 “法宝”。他表示,重大的倡议、重大的想法都会跟这些成员国的大使和常驻代表进行非正式沟通。总而言之有事好商量,有话好好说。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于2019年10月22日在挪威进行实地考察。
©FAO/Fredrik Varfjell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于2019年10月22日在挪威进行实地考察。

 

屈冬玉: “要把成员国的诉求分门别类。194个成员国,不可能一致。比如说我策划了手拉手联合行动,主要针对脆弱和贫困的国家,例如小岛国,内陆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我提倡建立一个统一的粮农组织,工作可以分步走,但大家的理念要一致,这个要沟通; 第二是一定要透明。我所有的活动和想法都放到网上。你不透明的话,就会产生谣言; 第三是一定要包容。提的意见都要听; 第四,为成员国服务,一定要精准,还有就是要真诚。”

谁抓住了青年,谁就抓住了未来

屈冬玉认为,青年是世界的未来。谁抓住了青年,谁就抓住了未来。他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很多领导和老师对他的培养。因此他非常重视培养一批致力于粮农事业的复合性人才。屈冬玉还因此支持粮农组织青年委员会成立,为青年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并建立青年成长通道。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出席庆祝粮农组织成立74周年和世界粮食日展览开幕仪式。
©FAO/Giulio Napolitano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出席庆祝粮农组织成立74周年和世界粮食日展览开幕仪式。

 

屈冬玉: “一个年轻人,如果一直在一个领域工作,等他到一定的年龄,比如50岁时,他的经验是有限的。如果在年轻的阶段在不同的领域工作实践,像英文大写字母H。经过两三个H通道以后,他/她的知识面就宽了。所以我们要打造粮农组织系统即懂农业又懂经济懂社会,还懂科学和环境的(人才)。通过三四个岗位的锻炼,(他/她)将来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知识面和经验就有了。”

粮农组织与中国的渊源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明延绵至今与悠久的农耕文明密不可分。粮农组织有一个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项目,旨在把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地进行标准化来加以保护。而中国是最早支持该项目的会员国之一,希望借此项目对人类传统文明进行保护。

屈冬玉: “比如说中国青田的稻鱼生产系统、还有新疆的坎儿井,它包括种葡萄、发展节水农业。还有土耳其的、斯里兰卡的锡兰茶的生产系统,还有墨西哥的、日本的等等。现在有一百多处。”

 

中国西南地区的美丽梯田。中国云南的梯田与贵州的稻鱼鸭系统被选为粮农组织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龙胜农业局图片
中国西南地区的美丽梯田。中国云南的梯田与贵州的稻鱼鸭系统被选为粮农组织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已一跃成为联合国第二大捐助国。屈冬玉预计中国将来的贡献会更大,与粮农组织的合作也会更多。回首过去的几十年,粮农组织在帮助中国改善农业方面曾做过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

屈冬玉: “中国借鉴了粮农组织在国际上管理农业农村的经验; 第二是一些技术成果。第三是信息交流; 第四(粮农组织)帮助培养了很多农业农村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

中国在扶贫、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不论是乡村都市化和农村社区,还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的经验都很值得国际社会借鉴。屈冬玉表示,作为粮农组织中国藉的总干事,他将会把这些好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屈冬玉: “(中国)是(粮农组织)会费的第二大缴纳国;同时,中国政府还在粮农组织设立专项,。比如南南合作基金等支持粮农工作。”

生活可以简单,工作不能简单

对工作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的屈冬玉,在生活中则倾向于一切从简。

屈冬玉: “我的衣服多年都没换新。只要干干净净就行。吃、穿、用尽量简单,我只要在罗马,中午就在食堂吃饭,这是粮农组织历史上第一次有总干事天天在普通食堂跟员工一起吃饭。”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接受联合国新闻专访。
联合国社交媒体/王令颖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接受联合国新闻专访。

作为一位日理万机的国际组织的“一把手”,屈冬玉私下的简单生活中,始终被两个兴趣爱好充实着。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屈冬玉: “我就喜欢看书,看得特别杂。只要觉得是有意思的。古诗词也看,英文也看。还有各种传记、各种文化、各种学派,包括宗教。世界几大宗教的书我也看。我一有空就看书,睡觉之前看,醒来第一件事也看。第二个爱好就是走路。一天至少5公里。我出差的时候,包里肯定有一双走路的鞋。”

中国为国际社会的 “定制产品”

屈冬玉作为从中国成长起来的联合国专业机构的总干事,他把自己比作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贡献给国际社会的一个“定制产品”。他很珍惜有这个机会来为国际社会做贡献。当谈到粮农组织工作后最大的感受,他自豪地表示,是自己从在中国担任的副职到国际组织“一把手”的“华丽转变”。

屈冬玉: “我在中国都是做副职,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地方省份副省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我到粮农组织来做的是一把手。做一把手担当的责任、压力是比较大的。所有的风险都要来处理; 第二,管理的对象和服务的对象不一样,这需要包容心; 第三是要按规则办事。要发扬民主,要学会分享权力,共同来讨论问题; 第四是要严谨; 第五,人文关怀是很重要的,作为一把手,我要将此时刻牢记在心。” 

张静,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Soun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