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经济放缓和衰退是粮食不安全的加速剂——访粮农组织统计司官员冯娟

在老挝一所学校的学前班上,孩子们在午休期间吃营养餐。
© 儿基会图片/Bart Verweij
在老挝一所学校的学前班上,孩子们在午休期间吃营养餐。

【专题报道】经济放缓和衰退是粮食不安全的加速剂——访粮农组织统计司官员冯娟

经济发展

本周,由包括粮农组织在内的多家联合国机构共同发布了2019年度《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对全球饥饿与肥胖问题同时加剧的趋势提出警告,并分析了饥饿与经济状况之间的联系。来自粮农组织统计司的冯娟就亚洲与中国的具体情况、肥胖率上升的原因,以及粮食不安全的应对方案等问题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采访。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冯娟:“亚洲的饥饿人口率在2018年是11.3%,仅次于非洲的20%,高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6.5%。由于人口基数比较大,亚洲也是总饥饿人口数量最大的洲,2018年超过了5亿,占全球的63%。”

虽然饥饿人口的比例和绝对数量相对较高,但冯娟表示,好消息是,亚洲的整体饥饿率正在逐年递减。

冯娟:“哪怕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饥饿上升,包括全世界的整体数据也是上升趋势,但亚洲的整体饥饿人口率还是逐年递减的,只有西亚地区的饥饿人口率从2010年开始逐年上升,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国家也门近年来的战争和政治动荡所引起的饥荒。”

 

在孟加拉国的一个偏远村庄, 一名年轻女子对大米进行筛选。
开发署图片/Jashim Salam
在孟加拉国的一个偏远村庄, 一名年轻女子对大米进行筛选。

中国饥饿率8.5%的统计数据未能准确反映国情

具体到中国,冯娟表示,虽然报告将中国的饥饿人口率列为8.5%,但由于计算所依据的原始数据较为陈旧,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的国情。

冯娟:“报告显示,2016-2018年间,中国的饥饿人口率是总人口的8.5%,相当于还有1.2亿人吃不饱饭,但这有可能和国情不符,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早就解决温饱问题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吃什么,吃的有没有营养。我们的估算不精确,主要是因为我们手上的数据还是1999年的,没能很好地利用中国的经济数据,精确地估算出20年间的饥饿变化趋势。我们也和中国统计局沟通过了,希望能尽快更新数据,以获得更精确的估算。我们也希望粮农组织新当选的总干事屈博士(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能给我们和中国统计局的合作给予更大的支持,争取早日对中国饥饿人口的估算进行修正。”

 

塞内加尔的一个社区的妇女在村里创建的苗圃工作,作为绿色长城倡议的一部分。该保护区旨在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促进土地的可持续性。
NOOR for FAO/Benedicte Kurzen
塞内加尔的一个社区的妇女在村里创建的苗圃工作,作为绿色长城倡议的一部分。该保护区旨在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促进土地的可持续性。

 

全球超重人口数量在2016年就已超过饥饿人口

报告显示,全球超重和肥胖情况十分严重,在包括非洲和亚洲在内的各个区域都出现了上升趋势,而绝不仅仅是北美和欧洲的问题。冯娟表示,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超重,以至于肥胖。

冯娟:“人们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花在做饭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地靠快餐、加工食品和外卖来获取能量,这些食品往往是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同时,随着科技发展,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活动量也越来越小了。全球的超重人口在2016年就已经超过了饥饿人口。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让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不再上升,它都不敢说试图减少,只要不上升就行了。”

冯娟表示,报告发现,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和今年新引入的“中度粮食不安全”指标有着紧密联系,尤其是在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目前全球共有1.3亿人属于中度粮食不安全,这些人并非绝对处于饥饿状态,更多的是无法定期吃到有营养的健康食品。

冯娟:“中度食品不安全会导致人们去选择更加便宜,但是没有营养,而且是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加工食品。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和大多数的市场,还是新鲜和有营养的食物更贵一些。”

此外,中度粮食不安全也包括“不确定未来能否继续获取食物”的群体。冯娟表示,这一群体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进一步导致肥胖。

冯娟:“报告引用了一些文献表明,焦虑情绪会引起暴食暴饮,改变身体对食物的正常吸收,可能会导致肥胖,所以中度食品不安全的发生率越高,成人肥胖的发生率可能也就会越高。而且也有研究表明,童年时期如果经历了饥饿、营养不良和粮食不安全等情况,成年后超重或肥胖的概率就会增加。”

 

世界银行开展的促进巴西可持续农业的项目。
帕拉伊巴州政府图片
世界银行开展的促进巴西可持续农业的项目。

 

经济放缓是粮食不安全的加速剂

冯娟表示,《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从2017年开始,至今已出版了三份,每一份都各有侧重,2017年的报告着重分析冲突和暴力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去年的报告关注气候变化,而今年的主题则是经济放缓和衰退。

冯娟:“冲突和气候情况实际上是闹饥荒和饥饿人口上升的主要因素,经济放缓和衰退在很多时候是次要因素,但是也很重要。因为经济放缓和衰退可以加剧或是延长饥荒,削弱一个国家抵抗自然灾害和饥荒,或是提供社保的能力。如果说冲突和极端气候是某些国家饥饿形势加剧的导火索,那么经济放缓和衰退就可能是加速剂。”

与之相反,假如经济增长能够保持下去,或者是在发生饥荒之前有相对较好的经济基础,那么即便遭遇冲突或是极端气候,饥饿人口也不一定会增加。

冯娟:“今年的报告专门说了为什么2007-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还有紧接着的2008-2009年间的全球金融危机没怎么影响到饥饿人口的下降趋势,那就是因为在那之前,很多国家都有持续几年的经济增长。而在目前这一波从2015和2016年开始的全球粮食危机发生时,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放缓了,甚至出现了衰退,所以就没有能力去抵御、反抗,并提供社保,导致饥荒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乍得的一个村庄里,孩子们用手来吃烹制的午餐:米饭和鱼。
儿基会图片/Tremeau
乍得的一个村庄里,孩子们用手来吃烹制的午餐:米饭和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冯娟表示,在饥荒和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时,直接提供粮食援助是必要的应对手段,而真正改善乃至解决粮食不安全问题,还需要从政策入手,提高生产力。

冯娟:“世界粮食署总裁比斯利在报告的发布会上说道,人道主义工作不可能消除世界饥饿,这么多年了也没消除,更有效的方法是产业的发展和制度的建立。我觉得他说的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人都懂这个道理,一条鱼能解决一时之饥,却解决不了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吃到鱼,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冯娟表示,世界粮食署是一个人道救援机构,其职责就是在危急关头为有需要的人投下那条救命的“鱼”,而粮农组织则是一个政策机构,负责与各国政府合作,为提高农业产能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今年的报告就从粮食的供给、获取、利用和稳定四个方面给出了许多建议。

冯娟:“如果要增加粮食的供给,就需要提高贫困农民的生产力,鼓励他们采用更加高产的抗旱品种,或是更加有效的耕作方式。如果要提高粮食的可获得性,那就是中国人经常说的,投资基础建设,多修路、修好路,发展城郊市场。要提高粮食的利用性,就需要健康和教育部门采取措施,让吃下去的粮食更好地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而要提高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就需要国家政府统筹安排,首先要寻求政局稳定,其次要提高抵御负面经济或气候冲击的能力、提供保障。这些都需要多部门联合协作,绝不是卫生或农业一个部门的工作。”

钱思文,纽约联合国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