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疫苗四问——专访儿基会免疫项目专家罗宾·南迪

一名也门儿童正在接种麻疹疫苗。
儿基会图片/Mahmood Fadhel
一名也门儿童正在接种麻疹疫苗。

【专题报道】疫苗四问——专访儿基会免疫项目专家罗宾·南迪

健康及卫生

在2000年就正式宣布消灭麻疹的美国,今年以来却因为疫苗接种不足而前所未有地报告了近700个病例,遍及全国22个州。洛杉矶两所大学的数百名师生因存在感染风险而被隔离;纽约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强制居民进行免疫;就连一度对疫苗持怀疑态度的总统特朗普也开口呼吁民众“快去打针”。这场麻疹流行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家长不愿意给孩子接种疫苗?“反疫苗”运动又是什么?“世界免疫周”期间,联合国新闻专访儿基会免疫项目主任、首席顾问罗宾·南迪博士(Robin Nandy),一一答疑解惑。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乌克兰基辅,一名九岁的女童正在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
儿基会图片/Yurko Dyachyshyn
乌克兰基辅,一名九岁的女童正在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

 

1、疫苗是什么?

南迪博士是一位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医师,进入儿基会前曾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工作。他表示,简而言之,疫苗是对免疫系统的一种训练。

南迪:“疫苗是为了预防特定疾病而向成人和儿童提供的一种制剂。它能够刺激免疫系统,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许多疫苗制剂中包含一些消除了活性的病毒或是细菌,将这些可能导致疾病的物质以一种无害的形式呈现在免疫系统面前,使人体产生相关抗体,在面对真正的疾病时就能够进行抵御。”

 

2、为什么要给那么小的孩子接种疫苗?

许多疫苗的接种在婴幼儿时期就已开始。比如,目前中国由国家免费提供、按规定应该接种的“一类疫苗”共有11种,其中绝大多数都需在出生到一岁之间进行第一剂接种。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这么小,接种那么多疫苗会让身体无法承受,造成危险,为人父母的“保护欲”让他们本能地想要推开那“可怕”的针头。还有父母觉得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是如此的“完美无瑕”,向他们体内注射成分复杂、包含病菌成分的疫苗制剂无异于一种伤害。

 

科特迪瓦布瓦凯镇,一名女婴正在接种疫苗。科特迪瓦对一岁以下儿童实行免费疫苗接种,但全国仍有六成一岁以下婴儿未能及时进行免疫。
儿基会图片/Dejongh
科特迪瓦布瓦凯镇,一名女婴正在接种疫苗。科特迪瓦对一岁以下儿童实行免费疫苗接种,但全国仍有六成一岁以下婴儿未能及时进行免疫。

 

对此,南迪博士表示,免疫接种的时间表经过科学制定,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不会冒然进行接种。

南迪:“许多疫苗都在幼年时期接种,是因为儿童最易受到疾病侵袭,且容易产生并发症和重症,导致残疾乃至死亡,因此才需要在较早的年龄开始免疫,达到保护健康的目的。但另一方面,接种也必须在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已经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才能开始,不会过早进行,也不会把所有的疫苗一次性打完。一般而言,第一剂疫苗的接种时间大多在9个月到1岁之间。此时,幼儿的免疫系统已经足够稳定,做好了接受疫苗‘训练’的准备,同时,体内来自母亲的抗体也已经由新陈代谢逐渐消失,是开始接种疫苗的合理时段。”

 

3、眼下的这一波麻疹流行,都是“反疫苗”运动惹的祸吗?

不仅是美国,2019年以来,包括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国家,以及日本、菲律宾和泰国等亚洲国家均出现了麻疹病例激增的现象。

世卫组织表示,尽管通过两剂安全有效的疫苗就几乎可以完全预防麻疹的发生,且相关疫苗早在1960年代就已问世,但在今年前三个月,全球报告的麻疹病例总数已经超过11万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00%,除上述国家外,还波及了乌克兰、马达加斯加、印度、巴西、巴基斯坦、刚果民主共和国及也门等国。

南迪博士表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生麻疹流行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有许多人是“想打疫苗打不上”。

南迪:“目前全球的整体免疫覆盖率一直保持在85%左右。我们曾经做过分析,发现余下15%的人口大多都生活在医疗服务难以触及的偏远地区;医疗系统瘫痪、或是百姓行动自由受到限制,无法前往诊所进行免疫的武装冲突地区;另外就是居住在城市的贫民窟里,或是处于移徙的途中。”

 

马里卡伊地区,一名儿基会工作人员正在向一名妇女说明为孩子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儿基会图片/Seyba Keïta
马里卡伊地区,一名儿基会工作人员正在向一名妇女说明为孩子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而在高收入国家,则出现了部分人群“故意不去接种疫苗”的现象。

南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懈怠和自满。在许多高收入国家,免疫工作的成功开展使得人们已经几十年未曾经历麻疹等流行病的大规模暴发,这些国家的许多儿科医生也从未见过麻疹病例,部分医务人员、社区和家庭因而产生了‘革命已经成功’,感染风险已经消失的心态,失去了警觉,认为孩子‘不可能’患上这种自己从未见过的疾病,也不愿再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免疫接种。”

此外,南迪博士表示,对疫苗质量的担忧和对医疗系统的不信任,医疗资源不足所导致的等待时间长、服务体验差,以及部分医务人员态度不佳等等,都是使人们“疏远”预防针的主要原因。

 

4,既然专家机构都强调疫苗安全有效,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怀疑疫苗”或是“反疫苗”?

针对近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的“反疫苗”运动,南迪博士表示,“反疫苗”观念本身并不新鲜,几乎从1796年,第一支用于抵御天花的牛痘疫苗诞生伊始,就有不同的群体,出于不同的原因,对疫苗抱有怀疑或是反对的态度。

除了“疫苗引发自闭症”这条经久不衰的谣言之外,日本、美国和英国在历史上都曾因为疫苗出现质量问题而导致接种率大幅下降,而强调个人自由、拒绝政府干预的呼声,以及当今民粹主义抬头所引发的对于现行体制的“不信任”,更是让“反疫苗”运动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世卫组织表示,免疫接种能够挽救无数生命,是公认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对于疫苗的监管极其重要,它是政府确保疫苗安全、优质和有效的主要手段。
儿基会图片
世卫组织表示,免疫接种能够挽救无数生命,是公认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对于疫苗的监管极其重要,它是政府确保疫苗安全、优质和有效的主要手段。

 

南迪:“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反疫苗’运动,有了社交媒体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我们都知道,社交媒体能够非常有效地传播信息,同样,它也能够非常有效地传播不实信息。为此,儿基会、世卫组织,以及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也正在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加强疫苗正确信息的传播,对不实信息进行辟谣。”

而在中国,从2016年的山东疫苗案,到去年的狂犬病疫苗造假,再到今年年初江苏百余名儿童接种过期疫苗引发不良反应,河北石家庄发生“疫苗掉包”,毒疫苗、假疫苗、问题疫苗、过期疫苗事件接连曝光,正在不断考验着人们对于疫苗质量、医疗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的信心。

南迪:“关键就是信任。假如社区对于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以及儿科医生和护士存在充分的信任,就不太容易受到不实信息的影响。而作为公共健康领域的从业者,我们也有责任确保有关免疫的信息能够得到普及,在面对咨询和疑问的时候,能够及时作出解答,要让有关疫苗的事实信息,比不实信息更加容易获取。此外,我们也必须让包括免疫接种在内的医疗服务更加友好,让社区能够肯定这一服务的价值,给使用者留下优质的印象和良好的体验,这样才能鼓励他们持续地使用。”

 

在今年的“世界免疫周”期间,世卫组织儿基会分别推出中文专题网站,介绍疫苗相关知识,回答父母常见问题,更多信息请点击相应链接。

 

钱思文,纽约联合国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