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三北工程: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专访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
联合国新闻/黄丽玲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

【专题报道】三北工程: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专访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

气候变化与环境

在中国的北方,从东北的东三省,到华北的山西、陕西、内蒙古,再到西北的青海、甘肃和新疆,横亘着一道万里长城。半个世纪前,与这条万里长城走向几乎相一致的,是一道同样延绵万里的风沙线。然而,经过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的治理,这条风沙线已经变成了一道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城”。在3月21日国际森林日,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于纽约总部举办的特别活动上对“三北”工程进行了全面介绍。我们在活动的间隙对他进行了采访。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 “三北”)的沙漠化地区,曾经流传着“十山九秃头、风起白沙飞、十年九不收”的说法;而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区,人们常常说 “下一场雨,脱一层皮,累死累活饿肚皮”。这些都是半个世纪前,中国北方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过去40年中,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质的改变,不论是沙漠化地区,还是黄土高坡,都披上了绿装。 

 

天津石质山造林
天津市林业局提供
天津石质山造林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原因。 

张炜:“当时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北方的生态脆弱。 历史上中国的北方区域是森林密布,草原肥美,但是因为人口的增长,过度的资源使用等,后来这个区域的生态发生了变化。在三北工程启动前,这些地方风沙危害特别严重, 一年从春刮到冬, 并且沙化面积在扩展,人退沙进。水土流失也非常严重,黄河的流入泥沙量达到每年16亿吨。农业生产是低而不稳,经常出现三刮四种现象。粮食产量当时一些沙区只能达到(亩产)300斤左右。这个区域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四料俱缺,当时中国正需要木料、燃料、肥料和饲料,但整体的四料俱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决定在三北地区启动大型的生态建设工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有600多万公顷的土地沙漠化,有1300多万公顷的农田遭受风沙危害,上千万公顷的草场严重退化,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了“沙库”。而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不仅向黄河冲入大量泥沙,还冲走了土壤中的氮磷钾肥,使得黄土高坡成为名副其实的“贫瘠坡”。在这样的地区开展植树造林的生态建设,其难度可想而知。 

张炜:“三北地区应该说是整体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这个区域面临着四个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整体生态状况比较差,水资源缺乏、风沙危害比较普遍,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都分布在三北地区,还分布着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水土流失区。这些区域降雨量低,土壤条件差,种植自然条件差;第二个挑战是这个地方的生态脆弱,又迫切需要改善生态环境,大家迫切地希望要改变家乡的面貌;第三个挑战是这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相对要落后一些,中国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就在这个区域;第四个就是这个区域科技支撑、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力量还很薄弱。但面临这些挑战,通过国家引领、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全面推进工程建设,应该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5.05%提高到了现在的13.57%,这个成绩也是可贵的。”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治理后
通辽市林业局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治理后

 

三北工程的区域广、跨度大,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工程建设专门针对各区域不同的特点,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在造林的过程中,采取人工造林、封山或封沙育林,以及飞机播种造林相结合的方式。 

张炜:“在三北地区不同区域使用了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沙区主要采取先阻沙、固沙,把它阻住了以后再搞草方格,让流动沙丘变成半固定,半固定沙丘变成固定沙丘,沙丘固定了以后,在沙丘上种植灌草类的植物。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后,过几年再逐步发展小型灌木或者小型乔木,这是一个延递的过程。在水土流失区,基本上就是通过一些人工措施,比如说打一些塘坝,或者挖一些鱼鳞坑,或者挖深植坑,然后再用容器育苗等等这些技术,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在树种上,一般我们在沙区条件好的区域,包括在水土流失区,在条件最好的地区一般搞一些乔木林,杨柳树、榆树、槐树、樟子松、油松,或者是落叶松等等。条件一般的,干旱缺水的地区主要发展灌木,柠条、梭梭、花棒、扬柴。在有些地方,水资源和土壤条件相对好的,就搞一些经果林,梨、苹果、杏、核桃、红枣等等,发展经果林,让农民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增收,能获得一些效益。 ” 

经过40年不懈的努力,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整个工程区建立了8500多处国家森林公园, 300多个国家湿地公园,还有90个沙漠公园。就连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克苏,这个曾经每年有100天沙尘天气的城市,也在荒原上建起了百万亩林海,使得当地降雨量显著增加,风沙天气降至每年30天,还被评为国家园林绿化城市。 

张炜:“沙区是从过去的沙进人退到现在的绿进沙退。过去是沙化面积每年扩展,现在是每年缩减1180平方公里,并且毛乌素、呼伦贝尔和科尔沁三大沙地实现了逆转。工程区连续15年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沙尘暴的天气数从1978年的6.8天降到了现在的2.4天。水土流失区也是从过去的黄河泥沙大量流入,使下游黄河的河床抬升,到现在黄河泥沙流入量减少了4亿吨左右,并且水土流失区域的林草盖度达到了60%,使67%的水土流失区得到了基本的控制。现在可以说基本上是泥不下山。” 

 

新疆和田沙暴
张长流 摄
新疆和田沙暴

 

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人口众多,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格外引人注目。随着三北工程取得显著进展,北京的沙尘暴天气也在减少、减弱。 

张炜:“沙尘暴的影响整体来说次数减少了,再一个就是强度减弱了。北京过去沙尘天气数量一年有时候达到十来次,现在每年次数都在减少,并且沙尘的数量也在减少。北京过去沙尘最多的时候,刮过30多万吨,那是最多的一次。现在强度都减弱了。应该说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对减少中国北方整个的沙尘天气的贡献很大。 ” 

提到延安,没有到过那里的人总会想到黄土高坡上的窑洞,想到干旱与贫瘠。但是现在的延安已经彻底扭转了这种面貌。 

张炜:“延安这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特点就是整体的泥沙控制,延安的入黄河泥沙量占黄河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现在减到了每年入河泥沙量只有0.3亿吨,并且这个地方绿色向北移动了近300公里。去年中国拍了个电视剧《周恩来》,周恩来的扮演者演员刘劲演出的时候,他就提出在延安想找出一个三、四十年代那种裸露的黄土地,那种情况已经很不好找了。拍完片子以后还要在片子上擦绿。他还开玩笑说,我这个擦绿费很高——要在这个片子上擦绿。我说三北工程是植绿,你是擦绿,我们只有植绿的经费,没有擦绿的经费。延安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66万亩,人均农民收入一半来自于苹果的销售。” 

 

山西永和县丹青绘河山
山西省林业厅提供
山西永和县丹青绘河山

 

三北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933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资约26%,地方投资约22%,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占到了约52%。40年来,三北地区有上亿的群众投身植树造林,累计投工投劳达50多亿个工日。可以说,这些农民是三北工程的主力军,他们当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治沙英雄、造林英雄。 

张炜:“我们当时规划的是到205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4.95%,活立木蓄积量从7.2亿立方米增加到42.7亿立方米。这是我们当时确定的目标。从现在到未来的30年,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思想,生态建设的力度更加加大。所以我们将在2035年提前完成当时规划的目标,也就是说2035年使三北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过去规划的15%的目标,到2050年使三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更加稳固,功能更加完备 ” 

三北工程的投资为数百亿元,但40年来,这项造福工程在沙漠化防治、水源涵养、土壤保育、净化大气、固碳和绿化人居环境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难以用金钱来衡量。40年来所造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达数万亿元。同时,从1978年到2017年,三北工程的固碳量超过同期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工程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约67%。 40年来的粮食累计增产超过4亿吨。对于这些成绩,张炜局长作为“三北人”不无自豪。 

张炜:“应该说从事生态建设是一种积德行善的事,干得越久,就越觉得干的这件工作的意义越大。一位领导曾经说过,三北工程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三北局的同志也有这种自豪感。特别是这几年中国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重视更加提升了,我们搞生态建设的人的地位也提升了,也更加将生态建设视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