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揭示难民困境的真实电影——迦百农

叙利亚男孩扎因(Zain Al-Rafei)在黎巴嫩电影纳迪·拉巴基(Nadine Labaki)中饰演主角。
© 难民署图片/Sam Tarling
叙利亚男孩扎因(Zain Al-Rafei)在黎巴嫩电影纳迪·拉巴基(Nadine Labaki)中饰演主角。

【专题报道】揭示难民困境的真实电影——迦百农

移民与难民

在入围201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的影片中,有一部反映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的生活的影片。它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示了当今世界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移民和难民问题。这部电影虽是剧情片,但影片中所讲述的故事和故事发生的场景却是现实的写照。就连影片中主角的扮演者也是黎巴嫩街头的一个真正的难民儿童。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响)

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 电影《迦百农》(Capernaum,又译《我想有个家》)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展映。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扎因(Zain Al Rafeea)的12岁叙利亚难民男孩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街头挣扎求生的故事。

弹丸之地——中东小国黎巴嫩仅有400多万人口,但自叙利亚战争8年多前爆发以来,却接纳了100万叙利亚难民。 在危机最严重的2011年至2015年, 每天进入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超过1万人。

 《迦百农》的创作者、青年女导演娜丁·拉巴基(Nadine Labaki)接受了联合国电台的采访。

 

叙利亚男孩扎因和他的家人住在贝鲁特最贫穷的街区之一。他不但无法上学,还往往面临暴力和毒品的危险。
© 难民署图片/Sam Tarling
叙利亚男孩扎因和他的家人住在贝鲁特最贫穷的街区之一。他不但无法上学,还往往面临暴力和毒品的危险。

 

娜丁:“在黎巴嫩,我们每天都面对着这样的挣扎。黎巴嫩是这么小的一个国家,而且长期以来还有自己的经济问题,再加上叙利亚的难民,使得问题不断地恶化,每天都在加深。这体现在街上谋生的儿童不断增多,他们为了挣钱养家,在街上买口香糖,搬运重东西,做各种各样艰苦的工作。因此,我情不自禁就想到了要拍这部电影。”

(音响)

不论从空中俯视,还是在街角近距离观看, 黎巴嫩都是一片水泥般的灰色: 成片密集的灰色的破旧楼房, 充满灰尘的肮脏的街道…… 来自叙利亚和其他国家的难民小孩和本地小孩在街上奔跑,嬉戏,打闹,哭泣。

娜丁:“对我来说拍摄这部电影是一种责任,甚至不是一种选择。当人们问我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确感到惊讶。因为我认为,如果我能够为这场危机做点什么,如果我可以发声而我却不这样做的话,这将是一种犯罪。所以我就决定用我的工具——拍摄电影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来讲述这些事情。”

(音响)

故事的主人公少年扎因因为受不了父母的忽视而离家出走。 在街头,他认识了一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年轻难民妈妈和她年幼的儿子, 并与他们产生了友情。 后来扎因犯了罪而受到法庭的审判,聪明的他在法庭上对自己的父母提出了控诉。 在刚才的这段对话中,法官问扎因告父母什么? 他告诉法官:告父母把他生下来。

 

叙利亚男孩扎因(Zain Al-Rafei)在黎巴嫩电影纳迪·拉巴基(Nadine Labaki)中饰演主角。图为他与他的父亲在贝鲁特等待被重新安置在挪威。
© 难民署图片/Sam Tarling
叙利亚男孩扎因(Zain Al-Rafei)在黎巴嫩电影纳迪·拉巴基(Nadine Labaki)中饰演主角。图为他与他的父亲在贝鲁特等待被重新安置在挪威。

 

听到扎因稚嫩的声音说出这句话,所有观众的神经和良知都不禁一震。

娜丁:“我选择了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儿童看问题比任何成年人都要清晰得多,因为他们没有被灌输,他们不会因为虚伪或者政策而改变。”

导演娜丁选择从儿童的视角切入影片的主题,她的灵感也来自几年前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一张图片。

娜丁:“几年前,我深深地被土耳其海滩上发现的一个夭折的叙利亚难民小男孩的照片所启发。我看到那张照片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这个小男孩能够说话,他会说什么?他会向这个世界上将他置于这种境地的大人们说些什么?由此你会进一步地想到他的父母,想到司法系统,想到移民工作的环境,想到叙利亚的难民,想到儿童婚姻,想到那些没有证件的人,因为所有这些都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他们都是这个恶性循环上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引发出下面的问题。”

(音响)

在影片中饰演扎因的小男孩本名就叫扎因, 他的确是一名来自叙利亚的难民。2012年,他随父母和兄弟姐妹离开了在叙利亚南部达拉的家,来到黎巴嫩,住在贝鲁特最贫穷的一个社区。他没有上过学,但却每天目睹着街上肆虐的吸毒和暴力。

 

生活在黎巴嫩东部的叙利亚儿童。这些年幼的儿童从出生起就不知道和平为何物。
难民署图片/Sam Tarling
生活在黎巴嫩东部的叙利亚儿童。这些年幼的儿童从出生起就不知道和平为何物。

 

有一天, 导演娜丁在街上看到了扎因。他忧郁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聪慧, 吸引了娜丁的目光。 但除了扎因外,影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本色”出演。

娜丁 :“所有的演员,他们的生活状况跟电影中他们所扮演的人非常相似。扎因就是一个生活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他的生活条件非常地艰苦,他从来没有上过学,跟电影里唯一的区别是他有着非常爱他的父母,但他们没有办法让他上学,所以他只知道街道。他在电影里面所演的正是他每天都面对的。现在他的生活处境完全不同了,感谢联合国难民署的帮助,他被重新安置在挪威。”

影片《迦百农》已被提名201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2016年这部电影获得了加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就在当年,扎因和家人收到了一封来自联合国难民署的信,信上说他们可以被重新安置在挪威。2018年8月扎因一家人终于梦想成真,他们搬到了挪威乡下的一所房子,面朝大海,背靠森林;每天早上8点,他跟兄弟姐妹们一起坐校车去上学。

扎因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在全世界的难民当中,能够得到重新安置的还不到1%,而哪一个难民不希望能够像扎因和家人那样,能够重新拥有一份平稳的生活?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