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社会:电子政务是抗灾减灾 增强社会抵御力的有效手段

2003-2013年期间,自然灾害在全球导致的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
粮农组织图片
2003-2013年期间,自然灾害在全球导致的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

亚太经社会:电子政务是抗灾减灾 增强社会抵御力的有效手段

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今天发布一份最新报告,指出电子政务在抗灾减灾,以及建设具有抵御力和包容性的社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这份报告题为《2018电子政务调查:充分利用电子政务支持向可持续和具有抵御力的社会转变》,其中特别强调了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灾害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为减轻灾害影响、提升抵御能力,以及制定包容性灾害准备和响应措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报告中所包含的多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空间应用和地理空间信息等最新数字技术,对于提升灾害抵御能力至关重要。报告同时强调,必须增加电子政务系统本身的灾害应对能力,确保公民在灾害发生前、发生期间和发生后,都能及时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获取相关服务和信息。

亚太经社会表示,在这份报告推出之际,亚太地区也正在经历多场严重的自然灾害:日本发生山体滑坡、巴基斯坦出现前所未有的极端高温,处于雨季的印度和孟加拉国则洪水泛滥,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亚太各国现有的应对能力已经不足以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

亚太地区是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一现状促使各国政府积极利用最新数字技术以提升减灾水平。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海量数据和分析结果,帮助各国应对灾害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确保人人都能享有宽带连接仍是使电子政务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此,亚太经社会将继续支持亚太信息高速公路项目,让这一地区有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且负担得起宽带网络,同时增加宽带网络系统自身的灾害抵御能力。

亚太信息高速公路项目的实施情况,将于8月27日至28日期间,在曼谷举行的亚太信息高速公路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由各国政府与合作伙伴进行评估和讨论。随后,亚太经社会还将于8月29日至31日期间召开信息和通信技术、科学、技术与创新委员会第二次政府间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