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产科瘘治疗中心:让女性重获新生的绿洲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娜·穆罕默德(中)与瑞典外交大臣玛格特·瓦尔斯特伦(左),以及尼日尔总统夫人玛丽嘉(右)一同访问位于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市郊的国家产科瘘中心。
人口基金图片/Ollivier Girard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娜·穆罕默德(中)与瑞典外交大臣玛格特·瓦尔斯特伦(左),以及尼日尔总统夫人玛丽嘉(右)一同访问位于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市郊的国家产科瘘中心。

尼日尔产科瘘治疗中心:让女性重获新生的绿洲

妇女

23岁的柯蒂·蒙达乌(Kodi Moumdau)披着一条色彩斑斓的披巾,在尼日尔国家产科瘘中心的病房里和几个年轻女孩一起欢快的笑着。在位于首都尼亚美市郊的这家产科瘘康复中心里接受治疗的她们是幸运的。

柯蒂于去年分娩,但孩子在出生时就已死亡,她自己还在分娩过程中患上了产科瘘。

产科瘘是妇女在分娩时可能遭受的最严重的伤痛之一。它是一种出现于产道和膀胱或直肠之间的瘘孔,容易发生在分娩时间过长或难产而未得到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的典型病症之一是大小便失禁,导致其常被所在社区排斥,进一步引发精神抑郁、社交孤立和生活贫困。

柯蒂回忆起自己当时的恐惧,“怀孕的时候,我的腿动不了了,大家赶紧把我送到了医院。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死了,而我的身体也坏了。”

许多患有产科瘘的年轻女性由于大小便失禁,身上常有异味,往往被视为“不洁”的象征,遭到社区的排挤。

柯蒂是幸运的,她先是被直接送往尼日尔西北部蒂拉贝里的一家本地专科医院,后来又转到尼亚美的国家产科瘘中心接受治疗。

在尼日尔,与柯蒂有着类似遭遇的妇女还有很多。由于人口增长和缺乏相关教育,该国的产科瘘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在尼日尔以及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童婚、少女怀孕和切割女性生殖器都造成了产科瘘病例的增加。据联合国估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患有产科瘘的妇女可能多达一百万人。

国家产科瘘中心是尼日尔全国11家治疗产科瘘的场所之一,共收治了69名妇女,其中42人正在等待接受手术,以修复体内的瘘孔。

中心主任伊德利沙医生(Abdoulaye Idrissa)每周大约要做六次这样的手术,他表示,“每做一次手术就是一次成功。但我必须要说,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随着尼日尔的人口增长,手术的需求也在增多。我们正在竭尽所能。每年我们都招入新的产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开设新的诊所,好让全国更多地方的病人能够得到治疗。”

伊德利沙医生指出,在许多正处于发展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导致产科瘘病例增多的原因都很相似。“根本的原因还是贫穷、没有接受教育、无法获得医疗服务……还有诸如早婚等社会因素。”

由伊德利沙医生负责医治的病人,平均年龄只有18岁,而且他还常常见到年仅12或13岁的女孩前来就诊。妊娠时没有成年的女童,由于身体尚未完全发育,罹患产科瘘的风险更高。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娜·穆罕默德所率领的联合国与非洲联盟高级联合代表团今天对尼日尔国家产科瘘中心进行了访问。这是联合代表团在尼日尔两天访问行程当中的一部分。

代表团的考察重点包括妇女、和平与安全,以及经济发展,尤其关注增强妇女权能和女性的领导作用。成员中包括多名联合国与非洲联盟的女性领导人,妇女、和平与安全问题特使,以及瑞典外交大臣玛格特·瓦尔斯特伦(Margot Wallström)。

健康的身体是确保妇女能够充分发挥领导潜力的重要前提。阿米娜·穆罕默德表示,“这些治疗中心是一片绿洲,为那些不幸遭遇童婚,不得不通过手术修复产科瘘的女孩提供了避难所。产科瘘不仅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还使她们遭到污名化,在自己的社区里有家难回。”

阿米娜·穆罕默德呼吁国际社会对这些妇女提供支持,“确保增加对产科瘘修复手术的投资,增加对治疗中心医生们日常工作的支持,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因为我们理应能够在尼日尔和非洲的其他国家防止童婚,在我们的下一代当中实现零童婚。”

由联合国与欧盟联合发起的“聚光灯倡议”便是这方面的努力之一,这一倡议旨在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终止所有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在非洲,童婚是“聚光灯”所重点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包括尼日尔在内的八个国家都将在这一倡议的支持下,开展一系列旨在终止童婚、终止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在与阿米娜·穆罕默德会面期间,尼日尔的政府官员也对这一计划寄予了厚望。

而在国家产科瘘中心里,两个月前接受了修复手术的柯蒂已经期待着能够早日出院,回到位于农村的家中与丈夫团聚,开启属于她的全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