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紧急会议决定不将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刚果(金)一名抗击埃博拉的健康工作者。
儿基会/Naftalin
刚果(金)一名抗击埃博拉的健康工作者。

世卫组织紧急会议决定不将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健康及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今天在日内瓦根据《世界卫生条例》规定就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疫情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对该国埃博拉的防控提出建议,并决定不将这一疫情列为“国际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8年5月8日,刚果(金)宣布西北赤道省比科罗地区的该国重要交通枢纽姆班达卡确认了一起埃博拉病例,这使得此前已经爆发的埃博拉疫情传播开来的风险陡增。此前的确诊病例均来自距姆班达卡150公里的比科罗地区,当地位处偏远,交通不便,病毒难以迅速传播。

因此,世卫组织将目前国家一级的公共卫生风险水平评估为“非常高”,地区一级为“较高”。在全球一级,埃博拉暴发的风险“很低”。

此次疫情是该国在四十年来第九次暴发埃博拉疫情,最近一次是在去年5月。

截至目前,刚果民主共和国共报告44例埃博拉病例,其中确诊3例、可能20例,疑似21例。44人中已有23人死亡。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卫组织继续建议刚果(金)限制旅行和贸易。世卫组织继续监测相关的旅行和贸易措施,目前国际交通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世卫组织已派遣约30名专家前往姆班达卡监测疫情,并与刚果卫生部及“无国界医生”等组织合作,强化疫情预防、治疗、隔离及病例报告工作。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主要通过接触野生动物感染,并可在人际间传播。早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痛等,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和肝功能受损及内外出血,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致命。

埃博拉病毒的平均死亡率约为50%。2014-16年间,西非地区爆发大规模埃博拉疫情,造成超过1万1千人死亡。

2005年通过的《国际卫生条例》是包括世卫组织所有会员国在内的196个国家达成的为实现全球卫生安全作出共同努力的一项协议。此前,世卫组织根据《条例》规定就寨卡病毒、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国际传播召集了紧急会议。

世卫组织在无论是由冲突、疫情还是灾难引起的危机期间都致力于挽救生命和减少痛苦。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系应会员国要求并经其批准而成立。新建立的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涵盖完整的风险管理周期,这意味着它与国家合作,通过预防和防范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加以处理,并要协助应对突发事件,还要在初始事件过去之后,立即协助开展恢复工作。

世卫组织还创建了一项特定的可补充应急基金,用于迅速扩大世卫组织对疫情和具有健康后果的突发事件的初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