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极具破坏性的小麦锈病继续在欧洲、非洲和中亚蔓延

阿富汗的一位农民正在收割麦子。粮农组织图片/Giulio Napolitano
阿富汗的一位农民正在收割麦子。粮农组织图片/Giulio Napolitano

粮农组织:极具破坏性的小麦锈病继续在欧洲、非洲和中亚蔓延

根据粮农组织与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们合作开展的两项最新研究,小麦锈病――这种可导致未经处理的易感小麦作物损失高达100%的真菌病害,正在欧洲、非洲和亚洲进一步扩散。

粮农组织2月3日表示,2016年世界各地区正在出现条锈病和杆锈病新病种。 与此同时,众所周知的现有锈病已蔓延到新的国家,特别是在地中海盆地。

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一种被称为TTTTF的新的杆锈病病原体在2016年袭击了数千公顷的硬粒小麦,造成欧洲几十年来最大的杆锈病爆发。用于制作面包的小麦品种也可能容易受到这种新病害的影响。

与此同时,非洲、中亚和欧洲的各国已经开始抗击从未在大田中出现的新的条锈病菌株。

意大利、摩洛哥和四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出现了一种全新、尚未命名的条锈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的病种在摩洛哥和西西里最为普遍,而在此之前条锈病一直未受重视。初步分析表明,新病种与侵害性和高温适应力较强的某科菌株有关。

此外,埃塞俄比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麦农一直在抗击另一种条锈病(AF2012)疫情,该病于2016年在这两个国家被发现,给尤其是埃塞俄比亚的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打击。 AF2012型锈病以前只在阿富汗出现,但去年在非洲之角国家现身,数万公顷小麦遭受破坏。

小麦锈病可通过风而迅速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如果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它们在数周内就能使可收获的健康作物变得茎黑、叶黄、子粒干瘪。

杀菌剂可有助于减少损失,但早期检测和快速行动至关重要。

粮农组织指出,当前的重点是要早期发现,并采取行动来遏制这种真菌病害对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小麦是发展中国家10多亿人口的粮食和生计来源。北非和东非、近东以及西亚、中亚和南亚均易受锈病影响,但这些地区就占全球小麦产量的大约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