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与中国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启动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

世界银行图片/Flore de Preneuf
世界银行图片/Flore de Preneuf

联合国与中国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启动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

6月17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今年的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高级别对话会当天在北京举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与中国政府在活动上宣布启动联合行动,以防治荒漠化、恢复退化土地、减轻干旱影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力支持。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17日发表媒体通报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起始于中国,经中亚和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在地理上将亚洲、非洲和欧洲连在一起。沿线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都遭受着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危害,当地已经成为世界上荒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此次启动的“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呼吁开展沿线国家交通干线、城镇(绿洲)综合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推动内陆河湖流域的可持续土地管理;推动沙尘暴源区和路径区的沙源控制,提高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能力;加强沿线国家世界自然和文化遗址周边地区的生态维护和修复,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鼓励在采矿和工业废弃地重新栽种植被,创造防护林带,以保护重要的基础设施。此外,该行动将为沿线各国开展联合研究、技术交流、分享信息和项目示范提供重要的合作框架。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芭布(Monique Barbut)在活动上致辞指出,通过团结协作和共同参与,中国推动大规模的土地复垦行动并帮助数百万民众摆脱了贫困。她鼓励中国在防止土地退化行动中继续发挥带头作用,确保其成为人类在21世纪具有界定意义的成就,并为绿色发展留下宝贵的遗产。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经过多年的治理,中国土地荒漠化由上世纪90年代末年均扩展1万零400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保持了10多年连续缩减的趋势,呈现出整体遏制、面积减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然而,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需要治理的荒漠化土地自然条件更差,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防治荒漠化形势仍很严峻、任务仍很艰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发表的致辞中指出,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耕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每年有1200万公顷土地退出耕植。数亿人的生计福祉岌岌可危。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用水方式无法持续、干旱肆虐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这直接造成近8亿人长期营养不良。在今后25年中,土地退化有可能使全球粮食产量下降12%,世界粮价将上升30%。正因为此,世界各国领导人把土地退化零增长订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目标之一。一个重要的对策便是向可持续的气候智能型农业过渡,并力争到2050年让整个粮食生产系统创造2亿个就业机会。潘基文强调,今年“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的主题是“护土复田,依靠人民(Protect Earth. Restore land. Engage people)”。值此世界日,他敦促所有行为体在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尊严和机会的未来这一伟大事业中,通力合作,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