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有效控制寨卡病毒蔓延迫切需要创新控蚊举措

接种疫苗。世卫组织图片
接种疫苗。世卫组织图片

世卫组织:有效控制寨卡病毒蔓延迫切需要创新控蚊举措

由世界卫生组织召集举行的“寨卡病毒研究与药物研发”专家会议3月9日在日内瓦闭幕。与会代表一致确认,过往的经验教训表明,喷洒杀虫剂等传统的控制携带病毒蚊虫的方法并没有对减缓登革热疫情蔓延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控制同样由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的有效性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世卫组织强调,当务之急是积极探寻新颖、高效的控蚊方式,例如采用遗传学方法减少蚊子种群等,并加紧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

世卫组织负责卫生系统和创新的助理总干事基尼(Marie-Paule Kieny)9日在专家会议结束后举行记者会指出,此次会议为从事寨卡病毒学和免疫学相关研究和工作的科学家、临床医务工作者、产品开发者、监管者、资助者和政策专家提供了第一个全球性的平台,以了解目前研发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基尼说,“毫无疑问,研发社区做出了强有力的响应行动,以满足对寨卡病毒医疗产品和创新性媒介控制措施的需求,而且相关候选产品的数量正在迅速扩大。目前,超过60家机构已经开始参与寨卡研发工作,其中将近一半在关注病毒的诊断测试。与埃博拉产品研发工作相比,目前的重大进展就是有关寨卡的信息数据的共享速度显著提高,而且高效的检测方法正在得到推广。然而,寨卡疫苗的开发工作仍处于早期阶段,现有最成熟的候选产品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进入早期人体临床试验。”

基尼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为可能遭受寨卡病毒影响的地区开发防控疫苗依然是优先工作事项,特别是针对孕产妇和育龄女性的疫苗。然而,对于目前疫情正在迅速扩散的拉丁美洲地区而言,寨卡疫苗难以解决燃眉之急。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探寻创新有效的病媒控制措施和工具,以减少携带病毒蚊虫的数量。

世卫组织专家会议指出,目前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喷洒杀虫剂等传统的控制方法在减缓登革热疫情蔓延方面拥有明显的效果;因此,相关干预措施可能对同样由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也无法产生显著实效。与会专家表示,针对蚊子等昆虫生命周期相对较短、繁殖快、数量大的特点,可以推广使用昆虫辐射绝育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或伽马射线使雄性昆虫失去繁殖能力;此外,还可以对携带病毒的蚊虫进行基因改造,利用昆虫共生的细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使病毒无法在蚊媒体内发展和传播。

为此,世卫组织将在下个星期专门举办“病媒控制顾问小组”紧急会议,以深入探讨推进相关工作的最佳方式,同时关注在突发公共卫生情况下使用未经验证和审批的实验性科技所面临的诸多政府监管限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