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欧洲寨卡病毒输入病例增多但冬季蔓延可能极低

世卫组织:欧洲寨卡病毒输入病例增多但冬季蔓延可能极低

世界卫生组织星期五在日内瓦总部发表媒体通报称,由于美洲区域寨卡病毒(Zika virus)的持续蔓延,随被感染旅行者输入欧洲的病毒扩散风险也在与日俱增;尽管一些欧洲国家也存在伊蚊,特别是在地中海区域,但目前正值冬季,天气条件不适于蚊媒活动;即使出现输入病例,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极其低。

通报称,由伊蚊(Aedes mosquito)叮咬后引发的这种新兴病毒性疾病自去年5月在巴西发现首例病例之后目前正在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传播,预计感染人数可能在300万至400万人。在欧洲、亚洲和大洋洲,近期已有被感染旅行者输入病毒的病例报告,但尚未出现疫情传播扩散。

通报指出,刚刚成立的寨卡病毒紧急委员会计划下周一在日内瓦举行视频会议,商讨当前寨卡病毒流行是否够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将邀请受影响国家卫生部门的官员、专家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进行深入探讨,并起草一份建议或者声明,随后提交给世卫组织的总干事,以帮助其制定行动建议,为受影响国家及其它地方所应采取的措施提出指导。

通报强调,虽然世卫组织组建的是寨卡病毒紧急委员会,但寨卡病毒并不是当前最大的关切。有证据显示,在某些地区出现的寨卡病毒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症等出生畸形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数量激增存在因果关系。世卫组织强调,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之间的关联急需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世卫组织同时指出,在进入春季之后,伊蚊将开始在欧洲地区大规模繁殖,从而加大寨卡病毒感染与传播的风险。鉴于欧洲地区人群缺乏病毒免疫力,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疫苗以及治疗措施,世卫组织建议欧洲国家提前做好准备,进一步加强病毒监控和实验室检测能力,重点对来自受病毒影响国家的游客进行监测和管理,并关注寨卡病毒与神经系统并发症之间的联系。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森林的恒河猴身上分离,从历史上来看该病毒多分布在非洲、亚洲狭窄的赤道区域。数十年来,这种由伊蚊传播的病毒主要感染猴子,偶尔也会感染人类,但症状比较温和。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2007年,寨卡病毒首次跨越地理分布范围传播至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2013年至2014年,其他太平洋岛国先后报告4起寨卡疫情。去年,美洲地区首次发现寨卡病毒。截至目前,该区域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