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方案”解析——访中国减排问题专家姜克隽

温室气体排放。图片来源:环境规划署
温室气体排放。图片来源:环境规划署

中国“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方案”解析——访中国减排问题专家姜克隽

中国在今年6月呈交了自己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方案。那么,这些承诺对于巴黎会议达成协议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承诺距离国际社会设定的到本世纪末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是否还存在差距?中国的自主减排贡献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方案所设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减排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带着这些问题和疑问,联合国电台对中国气候变化减排方面的知名专家姜克隽进行了电话采访。

“国家自主减排贡献”,英文缩写为“INDCs”,是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的要求,由各国自主提出的2020年后应对气候 变化行动计划。11月30日即将开幕的巴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将在汇聚各国“贡献”的基础上,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进一步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截至11月18日,共有168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方案,这些国家覆盖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91%。

  中国政府于今年6月30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文件表示,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担当,中国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其中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同时,中国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城市、沿海、生态脆弱地区形成有效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

  中国减排问题专家姜克隽指出,此前有很多国家和许多参加谈判的人都在问中国什么时候达到峰值,怎么对全球的减排做出贡献。中国呈交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方案明确地答复了这些问题。

  姜克隽:“这个INDC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第一次用了一个承诺:就是什么时候达到峰值。而且还有一些定量的数据,来告诉世界我们到2030年前我们要采取什么行动。”

  姜克隽表示,在2009年举行哥本哈根会议的时候, 中国承诺在2020年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下降40%至45%。那时中国承诺的是强度。但这次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里面包含其它几个引人注目数据。

  姜克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力争在2030年左右达峰,然后力争尽早达峰,这是对未来中国总量排放的形式给了一个承诺,这就是说除了二氧化碳的强度,又多了这样的一个指标。同时这里面还包括未来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比如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0%。同时也对一些近期的目标,比如说2020年左右,我们国家需要增加的可再生能源,比如像风机和光伏都提了比较明确的目标。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峰值这一点特别引人注目。”

  姜克隽指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正式生效以后,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合作和谈判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到目前已经超过20年。在这20年期间可以看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

  姜克隽:“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从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也要做这种低碳经济。我们实际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有些我们并没有以气候变化的名义在做,比如国家大气雾霾方案,国家能源安全以及技术创新等项目也做了大量同减排有关的政策研究 。我们所开展的一些行动实际已经成了全世界的突出案例。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努力,而且在这样努力的情况下,我们也通过大量的学术研究证明我们争取在2030年左右达峰是可以做得到的,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下以及政府的决心下面,我们认为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也可以做到尽早达峰。这体现了目前学术和政策对减排认识的一致,至于说对经济方面有什么影响,我们也在进行大量的分析。一般说来,减排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减排肯定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很多学术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对中国来讲,它的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很强,我们现在也很难判断它的经济以后是不是还会快速发展,导致中国的化石能源消费是不是还会更高,这样的话就会对中国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构成很大的挑战。但我们也在尽量地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国的大气雾霾和环境问题的角度来看问题,也需要做到清洁能源。这样的话,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尽量将一些负面的东西变成正面的,比如说有些东西我们需要支付,但这种可能又带来技术的进步,或带来其它的相关的效益,可能也对我们是好的。所以我的感觉是在这个决策过程中,确实考虑了许多不同的因素。好的因素、负面的因素都在里面,最终还是进行了一种平衡。我们还是要做更多的努力,而且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地增长,我们想承担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也包括对全球的环境的责任。我想在决策的过程中大家得到了相对一致的看法。”

  姜克隽表示,2014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占全部一次能源消费量还在66%左右,但未来从大气污染防范控制以及低碳发展的角度来讲,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肯定将会下降。

  姜克隽:“现在有几种说法,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到2020年时下降到60%左右,但从我们研究这个角度来讲,觉得煤炭下降的速度会更快,比如下降到57%,甚至下降到55%。因为现在中国能源的转型已经开始。这两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再加上核电发展这两年也开始进入相对快的阶段。所以在这种格局下,又考虑大气雾霾,更多地利用天然气,减少煤炭的使用,所以在我们的研究中,煤炭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已经要处于一个下降的通道,也就是说煤炭的峰值已经过去了。2014年应该是煤炭消费的峰值。 ”

  从1998年开始,姜克隽参加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新的排放情景的开发研究,作为贡献作家参加了IPCC排放情景专门报告和第三次评价报告的编写工作,作为贡献作家参加了《全球环境展望2002》的编写工作,他是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价报告的领导作家以及《全球环境展望2006》(GEO-4)领导作家。现在参与了IPCC新的排放情景指导委员会,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第六章的召集主要作者(CLA)以及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作者。他还是全球能源评估报告作者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排放差距报告的作者。对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分析,姜克隽有着他自己的深刻理解。

  姜克隽:“我们也参加IPCC报告的编写,在这里面我们未来世界的目标还是想设置2度升温这个目标。两度升温目标是作为一个政治公式来做的,所以我们也在经常分析在2度升温目标的情况下,中国倒底该怎么做。我们在去年11月份‘中美气候变化声明’里面提到双方要支持考虑全球2度升温的目标,所以对中国来讲也是这样,我们要在我们可以考虑和发展的框架下面思考中国未来的减排。我们在达到峰值以后,在未来的一段格局,比如说到2050年我们需要下降多快?现在的分析这样认为,如果要实现全球两度升温目标,到2050年需要中国在达峰以后还要下降60%以上。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尽早地去达到这个峰值,给后面的能源转型和快速减排要留出空间。实际上达峰以后减排的力度是比较大的。这是我们现在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尽快回答这种能源转型有没有可能会实现,这是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尽早实现INDC中所提中国要在2030年达峰,而且尽早达峰。说心里话,我要考虑尽早达峰、尽早是多早达峰,才能满足全球2度升温目标下的中国可能的排放途径。尽管现在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政策框架,比如说2050年的目标,但是至少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已经在考虑提出一个未来可能实现的转型途径。”

  姜克隽指出,要求各国提交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方案是已经达成的共识,在巴黎会议之前各国应该都要提交。这些国家自主承诺将会对巴黎达成一项令人满意的协议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巴黎协议将为2030年前的减排途径确定一个非常明确的形式或是做出一种明确的表达。

  姜克隽:“尽管现在各国提交的INDC加到一块儿的话,也不一定见得和2度全球排放途径一致起来,但我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所以说INDC这种方式可以说同前几年的谈判进程相比是一个很明显的进步,因为大家相对来说都达成一致了,都愿意提交一个INDC,支持联合国为2030年前的减排提供一个法律文件。我们希望巴黎这次能够达成协议。”

  姜克隽表示,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是在履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他认为,减排的格局在形成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些先导的国家去开创低碳的格局,发达国家不能光说低碳,而自己做不到低碳。

  姜克隽:“发达国家要率先展现一个发展的格局,从它的技术、政策和社会发展前提下面倒底该如何做能让我们看到。这是我们对发达国家的一个期望值。也就是说他们要率先做出这种表率,然后实现比较明显的减排。这种减排可以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示范作用,而且对发达国家来讲,却还要负起另外一个责任,就是要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资金方面帮助他们实施减排。这也有一定的协议,但现在协议的履行,比如说发达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现在这个目标还没有达到。从中国的角度来讲,我的理解是我们也并不期望发达国家提供多少资金过来,对于中国来讲,发达国家要尝试和探索一条低碳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一个核心问题。中国现在也非常想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附件一’国家或是OECD(经合组织)国家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包括技术合作和一些政策方面的合作,能够开创一个适合中国可以实现的低碳道路。这是我们对发达国家的一些期望。”

  姜克隽表示,在哥本哈根协议签订的时候,全世界对2度升温的目标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2014年发布的第五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得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2度升温的目标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次巴黎会议就是要对2度升温目标做出一个政策安排。

  姜克隽:“这次巴黎会议要达成的协议同前几次会议相比来讲,它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要启动或是大家开始把脚抬起来迈向2度升温目标,尽管对开始的路或是是否能够达到设定的目标还在探索之中,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