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秘书长吴红波:反腐败是落实、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

吴红波副秘书长资料图片。联合国图片/Eskinder Debebe
吴红波副秘书长资料图片。联合国图片/Eskinder Debebe

副秘书长吴红波:反腐败是落实、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

为期五天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第六届会议目前正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之中。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吴红波11月3日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称腐败破坏可持续发展,就如同癌细胞侵蚀人体健康一样,并强调反腐败是落实、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

吴红波副秘书长3日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第六届会议上讲话指出,腐败扼杀经济增长,加剧社会不平等,危害环境可持续性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致基本医疗卫生、教育、供水和卫生设施、获取能源、就业培训和其他重要公共服务迫切所需的资金被挪用、分流,并阻碍构建高效、包容和负责任机构的努力。因此,打击腐败对落实执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而言至关重要。

吴红波说,“反腐败是所有人的份内之事,是我们的共同任务。因此,联大在最近通过的有关公共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决议当中谴责所有各级一切形式的腐败行径,包括贿赂以及清洗腐败所得和其他形式的经济犯罪行为。联大同时对各级腐败现象的严重程度、包括被盗资产和腐败所得规模巨大深表关切,并重申承诺、依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各级防止和打击腐败行径。”

吴红波表示,今年9月25日,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联合国峰会并一致通过了历史性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包括17项雄心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169个相关具体目标。目标16旨在促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和平和包容性社会、为所有人提供诉诸司法的机会、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性机构,其中第五个具体目标明确要求大幅度减少一切形式的腐败和贿赂。

吴红波强调,打击腐败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相关努力必须得到所有国家和利益攸关方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在议会、最高审计机关、民间团体、企业和被边缘化群体等各方之间结成广泛的同盟,阻止腐败行为的“正常化”。为此,我们需要伦理型的领导、专业的公共服务和打击腐败的诚信文化;需要落实到位在地方已被证明有效的反腐败制度安排和战略,并出台正式的监督机制,通过加强公共机构、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和媒体之间的合作来抗击腐败行为。吴红波表示,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执行,联合国方面即将在会员国启动专项培训和能力建设行动,其中将重点纳入有关反腐败的内容。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唯一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反腐败法律文件,于2005年12月14日开始生效,目前有140个签署国,177个缔约国。本次会议于本周一开幕,吸引了来自缔约国政府、议会、政府间组织、公民社会、私营部门以及媒体的1000多名代表与会,在5天会议期间将举行30多场各类周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