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世界饥饿在减少,但仍有超过八亿人口长期食物不足

报告指出,与十年前相比,世界饥饿人口减幅超过1亿。发展中国家减少饥饿方面的总体趋势说明,“如果能够立即行动,加大相应措施的实施力度,到2015年将营养不足人口比例减半这一千年发展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截至目前,63个发展中国家已达到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另外6个国家则有望在明年实现目标。
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农发基金总裁恩万泽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库桑在为报告撰写的前言中表示,“我们有能力战胜饥饿,而且应鼓励各国在国际社会的必要协助下继续努力。”他们强调,“在必要的政治承诺支持下,加速、大幅和持续削减饥饿人口是可以做到的,但这还需要对国家面临的挑战有充分认识、相关的政策方案、广泛的参与和其他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报告注意到在总体经济发展良好的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粮食获取途径迅速和明显改善;南亚和拉丁美洲的情况亦有好转,主要是在广泛建立起社保安全网的国家。但有些区域和分区域仍处于落后状态。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长期食物不足,而在人口数量居世界之首的亚洲,饥饿人数也最多,达到5亿2600万。报告称,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在提高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大洋洲的营养不足发生率仅略有减少,2012-2014年为14%,降幅约1.7%,但实际上,自1990年以来,其饥饿人数总体呈增长趋势。
鉴于食物不足人口的数量仍“高得令人无法接受”,报告强调,有必要重申对消除饥饿的政治承诺,并将其转变为具体行动。报告称,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均为复杂问题,无法依靠单个部门或利益相关方的力量予以解决,需要以一种协调的方式来应对。因此,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和粮食计划署呼吁各国政府与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密切合作。此外,报告阐明,消除饥饿需要一个有利的环境和综合的方法。这类方法包括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土地、服务、技术和市场的获取途径;以及促进农村发展和面向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等措施,包括加强弱势群体抵御冲突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该报告还强调了具体营养方案的重要性,特别是解决母亲和五岁以下的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