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发布深海软骨鱼类管理指南

粮农组织发布深海软骨鱼类管理指南

media:entermedia_image:fbab682a-393a-4b62-b67c-038a7cf28f56
近年来,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开发,包括鲨鱼在内的许多深海物种面临着过度捕捞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对深海脆弱物种加以保护,联合国粮农组织5月28日发布了一份指南,以帮助渔民更好地识别、管理深海软骨鱼类。

粮农组织表示,此次推出的印度洋深海软骨鱼类识别指南是该机构编制的系列指南当中的第一册。为了方便渔民在海上使用,该指南采用了塑封方式,并附上最难识别或最常捕获的鲨鱼等物种的彩色图片。

印度洋是深海软骨鱼类种类最多但鲜为人知的区域之一,是世界36%的深海软骨鱼类的栖息地,其中包括117种深海鲨鱼、61种鳐鱼和魟鱼以及17种银鲛等。

鲨鱼等由软骨而不是硬骨构成骨骼的鱼类,被称为软骨鱼。软骨鱼大约有700百种,几乎全是生活在海水之中的食肉动物。

在粮农组织深海渔业计划与鱼群探测计划密切合作下以及在挪威和日本的财政支持下编制的这套指南还提供一份包含详细科学信息的物种名录。

此外,该系列指南最终还将纳入有关海绵和珊瑚的内容并覆盖世界所有最重要的深海捕捞区域。

粮农组织指出,栖息在海洋深处的鲨鱼和某些类别的海绵和冷水珊瑚在被拖网渔船误捕后放生的成活率很低,虽然它们并不是深海捕捞的主要对象,但在水深200至2000米开展深海作业的拖网渔船往往会给它们造成影响。

由于目前可用于识别大量对海洋生态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的深海物种的工具有限,科学家和渔民往往很难对这些物种进行判断。因此,他们在报告渔获量时,通常将这些物种统一归类为“深海鲨鱼”。

据统计,2011年,在包括所有类型的渔业在内的软骨鱼类的渔获量中,只有36%被具体分类为种或属,与之相对比,硬骨鱼的分类比例则在75%以上。

粮农组织表示,此次发布的深海指南不仅将为渔民提供更详细的信息,而且还就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因此有助于各国更为有效地实施粮农组织《公海深海渔业管理国际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