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呼吁通过养护旱地来保护关键的饮水供应

media:entermedia_image:3b91f4bc-c4b9-4d4d-9fd7-917227452e07

潘基文呼吁通过养护旱地来保护关键的饮水供应

今年的6月17日是全球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主题是“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宣传口号为“不要让我们的未来枯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特别就此发表声明,强调旱灾虽然很难避免,但其影响可以缓解,并敦促世界各国采取切实行动,通过养护旱地来保护关键的饮水供应。

潘基文秘书长17日在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所发表的声明中指出,从乌兹别克斯坦到巴西,从萨赫勒地区到澳大利亚,旱灾所造成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代价显而易见。过去25年来,世界更容易受干旱影响;由于气候变化的关系,预计干旱范围更广,严重程度和频率都会增加。持久干旱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深远的影响,加快了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过程。其后果包括:贫穷,以及因水资源和生产用地而发生地方性冲突的风险。

声明强调,旱灾很难避免,但其影响可以缓解。旱灾不分国界,所以必须采取集体对策。与救灾费用相比,备灾的开销不过九牛一毛。所以,各国要充分执行今年3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国家干旱政策高级别会议的成果,以此将工作从管理危机转向备灾和建设复原力。潘基文同时敦促国际社会响应去年“里约+20”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号召,避免和制止土地退化现象。他说,通过养护旱地,人们能够保护关键的饮水供应,促进粮食和营养安全,并减少极端贫穷。

1994年底,第49届联大正式通过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96年12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正式生效,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制定防治荒漠化纲要提供了依据。

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土地退化带来的损失已相当于全球农业领域国内生产总值的5%。在危地马拉,这一比例竟高达24%。全球大约8亿7000万人处于长期饥饿状态。在乌兹别克斯坦,土地退化导致粮食减产30%。2011年的干旱导致东非地区接近370万人口需要食品援助。关注土地退化的经济、社会影响,采取可持续的土地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