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全球22个国家处于“持久危机状况”

联合国报告:全球22个国家处于“持久危机状况”

media:entermedia_image:85c62444-cc02-40ea-8311-c4140e35b0b3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粮食计划署10月6日联合出版了一份名为“2010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现状”报告,称全球现有22个国家由于自然灾害、冲突或国家机构薄弱等原因而反复暴发粮食危机,饥民人数长期居高不下。该报告有史以来首次将此类国家明确界定为“持久危机状态”,希望以此加强援助干预行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粮农组织和粮食署此次发布的联合报告称,长期饥饿和粮食不安全是界定“持久危机国”最常见的标准。只要连续8年以上向联合国有关机构通报出现严重粮食短缺情况,而且所获海外资金扶持的10%属于人道主义救援款项,此类国家便会被列入“持久危机国”名单。

据该报告统计,全球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饥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超过1亿6600万人都生活在“持久危机国”,其中包括阿富汗、安哥拉、朝鲜、海地、苏丹、塔吉克斯坦、伊拉克等22个国家;它们每年所获得的人道主义援助占全球人道救助资金总额的60%以上。报告因此呼吁国际社会重新思考如何向这些国家提供帮助,以切实提高援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报告进一步指出,向“持久危机国”所提供的各种扶持,特别是通过官方发展援助形式出现的人道主义援助资金,应将重点重新放在长期解决方案之上,例如如何帮助这些脆弱国家提高生产能力、加强防灾抗灾机制、创造维持生计的新出路,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此外,据粮农组织统计,有三分之二的“持久危机国”目前所获得的官方发展援助少于“最不发达国家”,而其中农业部门只能得到资金总额的3-4%。

报告就此呼吁国际捐助方继续增加为“持久危机国”所提供发展援助的力度和范围,确保向农业进行重点倾斜,因为农业的复兴可以为当地三分之二的人口提供粮食和收入来源。同时,报告建议对诸如学校供餐、以工作换食品之类的社会保护项目进行合理设计,以此为抗击饥饿和营养不良提供基础,并为农业发展和经济更快增长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