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国际公约》生效35周年,野生动植物贸易亟需加强规范

media:entermedia_image:382bae51-4edf-473d-9c0b-1cd89f393604

《濒危物种国际公约》生效35周年,野生动植物贸易亟需加强规范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至今日已实施35周年。在于7月1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上,该公约秘书处向全世界呼吁进一步在医药、食品、器乐、时尚等各领域对野生动植物的消费进行规范,以保证野生物种的可延续性。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自1975年7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其成员国数量已从最初的10个增加到了现在的176个。

过去35年来,国际野生动植物贸易量显著增加,《濒危物种公约》平均每年批准约85万宗交易,目前共有超过1000万宗交易登记在册。列入公约的物种非常广泛,其中被频繁交易的包括兰花、海贝和鳄鱼等。《濒危物种公约》秘书长斯坎伦(John Scanlon)指出,虽然自生效日至今、公约所列入的3万4000个物种尚无一例灭绝,生物资源的日益稀缺却令进一步规范全球野生动植物贸易变得尤为必要。最近,公约正着力强调大白鲨、红木等海洋和林木类珍稀物种的危险处境。

另外在周年庆祝之际,公约还启动了自己的网上数据库。人们可以根据各方的年度动植物贸易数据报告迅速检索出每个国家或每个物种的综合交易量。比如,数据库允许人们按下列项目查询:“一段时期内的交易量”,“前十大贸易伙伴”,“交易量最大的5个物种”,以及“按类别交易”等等。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濒危物种公约》是一个极富前瞻性的公约,它抢在全球自由贸易和网络交易盛行之前就定下了规则。这使公约得以成为协助世界经济顺利过渡为21世纪绿色经济的重要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