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署:保护泥炭地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署:保护泥炭地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media:entermedia_image:43b875fb-0277-489d-b28c-373cd106faab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星期二指出,全球每年因泥炭地(peatland)遭到破坏而引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0亿吨,相当于化石燃料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因此,保护泥炭地是减缓气候变化成效最高的方式之一。

泥炭地是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泥炭土壤层中积聚了大量的死亡有机物,在单位面积上可以比其他生态系统贮存更多的碳:每公顷泥炭层碳储存能力比其他生态系统平均要高10倍以上。

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表示,泥炭地是全球气候调节系统一个关键部分,所存储的碳含量是森林系统的两倍多,但人们在进行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时往往忽略了这一事实。他指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给泥炭地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永久冻土带、山区及沿海的泥炭地。

环境署指出,燃烧、消耗和开采泥炭地导致大量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中。在过去10年里,东南亚泥炭地的大火大约燃烧了近300万公顷的泥炭地,平均每年排放了14亿吨二氧化碳。

同时,冻土和草原泥炭地已经受到了气候变化影响的冲击。施泰纳指出,冻土的融化可能增加某些地区甲烷气体的排放,并有可能导致更多的火灾。温度的升高及降雨量的下降将减少该地区的泥炭地,并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国际湿地组织指出,幸运的是,虽然泥炭地的退化造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高,但人们仍有可能通过采取较低成本的水资源管理、恢复和防火措施来显著减少泥炭地被破坏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表示,专家指出,在泥炭地的保护和恢复方面的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高达其他碳固存措施的100倍。

除了调节气候的作用外,泥炭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主要生活在泥炭地的物种。

环境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全球环境中心和国际湿地组织星期二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紧急行动,将保护和恢复泥炭地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中。

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东盟2006年至2020年泥炭地管理战略》在13个重点领域提出了25项行动目标,以防止该地区的泥炭地退化和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