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署:非洲取代亚洲成为饥荒新面孔

粮食署:非洲取代亚洲成为饥荒新面孔

达尔富尔一名饥饿儿童
世界粮食计划署今天说,非洲已经取代亚洲成为21世纪世界饥荒的新面孔,媒体在预防饥荒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粮食署今天公布了该署对最近出版的《新饥荒》(The New Famines)一书的编者德弗洛克斯(Stephen Devereux)博士的专访,并指出,虽然20世纪最大的10次饥荒都发生在亚洲,但非洲现已处于抗击饥荒的最前沿。

粮食计划署说,《新饥荒》一书认为,中国迅速的经济发展和印度实行民主制度,使这两个亚洲巨人逐渐摆脱饥馑。人们现在谈到饥荒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不再是亚洲,而是非洲的饥民。

粮食计划署的专访引用《新饥荒》中的统计数字说,20世纪前50年,世界饥饿问题极其严重。例如,估计前苏联1921年饿死了9百万人,1932年饿死了7百万人,中国在1958年饿死了超过3千万人。

相比之下,最近半个世纪饿死的人数大大下降。在最近一次非洲大饥荒中,埃塞俄比亚饿死的人也只有1百万,全世界的粮食问题比20世纪前半叶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粮食计划署指出,虽然现在饥荒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都在下降,但今天世界上食不果腹的人数仍然高达8亿5千4百万,在一些非洲国家,粮食形势还在恶化。

粮食计划署举例说,在有“面包篮子”(Bread Basket)之称的津巴布韦, 民主的倒退使粮食短缺问题恶化。在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良政的缺乏也使粮食短缺问题周而复始地循环。

此外,20年来艾滋病的肆虐,也使非洲大陆解决粮食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制约,国际社会常常未能对非洲饥饿问题做出及时和充分的人道反应,使那里的饥荒问题雪上加霜。

粮食计划署引用德弗洛克斯的话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巴尔干的饥荒刚一露头就得到了迅速制止,因为欧洲发生饥荒是不可接受的。伊拉克的饥饿问题也得到及时处理。可是,苏丹大批饥民嗷嗷待哺,却没有得到同样的人道反应。

德弗洛克斯认为,国际社会对饥荒的关注程度,与媒体报道相关。因此,媒体在预防饥荒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他还提醒说,媒体不要总是把镜头对准奄奄一息的饥民,而且也应该关注众多的营养不良者。实际上,死于营养不良的人数,远远多于死于饥荒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