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署将在北京开会审议海洋污染问题

这次大会是为检查10年前制定的“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污染全球行动纲领”(Global Programme of Ac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from Land-Based Sources)的落实情况而举行的“第二届政府间审查会议”(2nd Intergovernmental Review Meeting,简称:IGR-II)。
为了配合这次会议的召开,环境规划署今天发表了《海洋环境状态》(State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报告。报告指出,除了石油、化学品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三个指标取得改善之外,包括污水排放在内的另外六个污染指标都忧喜参半或在恶化。
报告指出,污水排放对海洋的污染正在与日俱增。在许多发展中国家,80%到90%的污水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海洋,对人类健康和海洋动植物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如要治理污水排放,估计全球每年至少需增560亿美元的资金。
报告显示,农业肥料和动物粪便流入海洋,刺激了毒海藻等一些有害海洋植物的疯狂生长,在海洋中形成了一些缺乏氧气的“死亡区”。从1960年以来,这些“死亡区”的数量每10年就增加一倍。
报告还指出,放射性物质倾倒入海的现象仍在继续,但大都是获准的行动。目前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基本上都是天然形成的。今后可能会令国际社会担心的,是俄国核舰队退役后对放射性物质的处理。
报告还指出,在旧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这些问题包括水坝拦截和地下水开采导致江河径流入海淡水量的减少、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非洲等地区海洋污染资料支离破碎且严重缺乏,等等。
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Achim Steiner)说:“海洋污染的80%都源于陆地。照目前的污染速度,海洋污染程度在40年内将翻一番。即将召开的北京会议为我们解决这个严重问题提供了一个黄金机会。”
《海洋环境状态》(英文版)的详细内容,可到下面网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