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中东和北非需要减贫新战略

世界银行:中东和北非需要减贫新战略

促进农村发展
世界银行今天发表报告指出,1980年代中期以来,中东和北非的人类发展指标得到持续改善,但在减贫方面却进展甚微,说明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善用,必须采取新的减贫战略。

世界银行说,从1985年到2000年,中东和北非人类发展指标显示出持续的改善,人口的识字率提高到69%,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提高到5.2年,初生儿死亡率下降到46‰,人均寿命增长到68岁。实际上,该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标的改善速度,甚至超过了同时期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

但是,中东北非的减贫进展却令人失望。按照人均每天收入不足两美元这个国际贫困线的标准来衡量,1987年该地区贫困人口比例下降到25%之后,就停滞不前,总是在20%到25%之间波动,制约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缓慢又反过来制约了减贫的进展。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人类发展指标的改善与减贫进展甚微的矛盾现象,说明增加了的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使用,主要问题出在宏观管理和结构性政策方面,例如对贸易和投资的限制。

有鉴于此,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中东北非必须采取新的减贫战略,努力用好不断增加的人力资源。该报告提出了一个三管齐下的计划:一、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格外注意加强私营部门对劳动力吸纳的能力;二、加强各级教育、提高健康水平,使人力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三、加强社会安全网,包括扩大失业保险、增加政府临时工和提供更多的微额贷款。

报告还为中东北非的经济发展献策指出,该地区应该更加重视私营部门、国际贸易和投资,加强良政建设、提高女性就业水平,这样就有可能将人均产出提高3%,或者说达到1985年增长速度的3倍,并且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把减贫率提高到约8%,或者说到2015年让2200万人口脱贫。

至于中东北非地区20年来为何能在经济发展缓慢、公共支出水平下降的情况下改善各项人类发展指标,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公共服务的效率有所提高,以及该地区在妇女教育、清洁饮水等方面的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