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专题报道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图片/常志东

【专题报道】“卡托维兹大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节点”——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国会议(又称COP 24),目前正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兹举行,与会各方将共同商议,通过《巴黎协定》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次会议的气候谈判有何特别之处,又有哪些因素将成为决定会议成败的关键,带着这些问题,联合国新闻采访了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6'59"
国际移民问题特别代表路易斯·阿尔布尔。
联合国图片/Mark Garten

【专题报道】《全球移民契约》——访国际移民问题特别代表阿尔布尔

由上万人组成的来自中美洲的移民大军在经过了一个半月、徒步跋涉4000多公里的艰苦旅程之后,终于有7000多人到达了美国与墨西哥边境。这些为了逃离暴力和贫困、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人们与墨西哥和美国边境控制人员展开对峙,遭到推挤和催泪瓦斯的攻击。这一景象鲜明地揭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如何应对移民和难民问题。不论是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这样的移民和难民的来源国,还是墨西哥这样的中转国,以及美国这样的目的地国,应该怎样去应对这些问题?怎样把握才算适度?联合国正试图通过一份《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全球契约》, 帮助各国应对这一挑战。带着这些问题,联合国新闻对秘书长国际移民问题特别代表阿尔布尔进行了采访。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7'1"
陈曦教授在实验室和二氧化碳监测设备。
摄影:哥伦比亚大学肖航

【专题报道】捕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变废为宝大有可为——访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陈曦

众所周知,地球正在迅速变暖,冰川和冻土在逐渐消融,海平面在逐步上升,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使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使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受到威胁。而导致全球变暖和发生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由于二氧化碳在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因此在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中,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便成为关键所在。在波兰卡托维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际,我们对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和环境工程系教授陈曦博士进行了采访,请他就捕集二氧化碳并加以利用的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请听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10'25"
秘书长办公室气候变化高级顾问张晓华
黄莉玲

【专题报道】卡托维兹大会能否再度谱写历史——专访秘书长办公室气候变化高级顾问张晓华

在2015年12月的巴黎,世界见证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诞生。在这一协定中,世界各国庄严承诺,要大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本世纪之内将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但是《巴黎协定》雄心勃勃的承诺并没有一套具体的规则来落实。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又逢一个12月,世界各国再次聚首波兰的卡托维兹,要在为期两周的会期内通过谈判来制定实施规则。卡托维兹会议能否取得突破、再次创造历史?带着这些问题,联合国新闻的黄莉玲采访了秘书长办公室2019年气候变化峰会筹备小组高级顾问张晓华。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18'13"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晓军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图片

【专题报道】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大有可为——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晓军解析“全球南南发展博览会”

“南南合作”指的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尽管这种概念存在久远,但近年来这一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并已成为促进发展的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28日至30日,由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办的第十届“全球南南发展博览会”将在纽约总部举行。为此,我们采访了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晓军,请她对这一博览会进行了剖析。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11'5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米莉·鲍比·布朗在纽约为2018年国际儿童日制作的视频。
© 儿基会图片/UN0250648/Clarke

【专题报道】影视明星米莉·鲍比·布朗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年轻亲善大使

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全球各地的一些标志性建筑都点亮了蓝色, 响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点亮儿童未来#为主题的庆祝活动,这些建筑包括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中国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约旦的佩特拉古城以及美国帝国大厦。此外,世界各地的许多机构、公司和媒体,乃至议会,都让儿童“接管”,让他们在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上创所欲言。 在所有这些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得算年轻的英国女演员、曾获艾美奖最佳配角奖提名的米莉·鲍比·布朗(Millie Bobby Brown)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亲善大使。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6'30"
11月13日,联合国负责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事务的联大第三委员会就死刑问题进行了一次激烈辩论。
联合国视频截图

【专题报道】死刑考量以国家主权为重还是遵从国际标准—各国难达共识

目前,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宣布彻底废除死刑,与此同时也还有一些国家将死刑作为一种最终的惩罚加以保留和实施。保留和废除死刑两种意见可以说一直在相互交锋、相互较量,而联合国则是双方角力的一个重要场所。11月13日,联合国负责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事务的联大第三委员会就死刑问题进行了一次激烈辩论。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两股力量分别通过的一项决议和针对这一决议的一项修正案可以说反映出了目前联合国会员国在死刑问题上所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死刑问题是否应以尊重国家主权为重还是应当遵从国际标准?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8'44"
以色列军事区内的巴勒斯坦人学校库尔图巴里的宣传画:我们有权利学习。
近东救济工程处图片/Marwan Baghdadi

【专题报道】封锁中的校园——访以色列军事区内的巴勒斯坦人学校

对于生活在以色列军事封锁区中的巴勒斯坦儿童来说,要出门上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约旦河西岸南部繁忙喧闹的历史名城希伯伦(Hebron),来自库尔图巴(Qurtuba)学校的163名巴勒斯坦儿童和他们的老师,每天在上学的路上都要通过两个检查站,接受搜身和检查,这常常让他们上课迟到,并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近期,联合国新闻与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人道主义协调员麦戈德里克(Jamie McGoldrick)一同来到库尔图巴学校,对那里的师生进行了采访。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6'58"
2012年11月,在加沙地带南部的拉法城,一个12岁的男孩走过被以色列空袭摧毁的房屋。
儿基会图片/Eyad El Baba

【专题报道】加沙48小时冲突“孰是孰非” 巴以各有说辞

被占巴勒斯坦领土加沙地带的武装人员和以色列之间从上周日晚开始到周二晚进行了长达48小时的冲突,这是自201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巴以冲突事件。安理会在10月13日下午召开紧急磋商,就此进行讨论。由于安理会的磋商是闭门会议,讨论进展的情况外界不得而知。但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和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当天下午分别来到安理会议厅前,向媒体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讲话。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6'45"
联合国被占巴勒斯坦领土人道主义协调员麦戈德里克于11月7日访问了加沙最大的希法医院。
近东救济工程处图片/Khalil Adwan

【专题报道】冲突再起 加沙医院难以为继——来自实地的报道

以色列与加沙的武装团体周一晚间爆发冲突。由于以色列特种部队在加沙开展秘密行动,加沙的武装人员向以色列发射了460多枚火箭弹,以色列战机随即对加沙地带的160个军事目标实施广泛打击,酿成了双方自201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对抗。双方现已停火,但此次暴力事件已造成7名巴勒斯坦人和1名以色列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由于长期遭遇封锁,加沙医院的处境极其艰难,实在难以全面救治日渐增多的伤者和病人。 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