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举办学生互动对话 纪念《安妮日记》出版70周年(8:03)

联合国举办学生互动对话 纪念《安妮日记》出版70周年(8:03)

下载

1947年的11月9日,一本名为《安·弗兰克——一个年轻女孩的日记》的书问世。这本书在中国常被人们称为《安妮日记》。在日记中,一位名叫安·弗兰克的13岁犹太女孩记述了她和家人从德国逃到荷兰后在一栋住宅的阁楼里秘密躲藏的两年时间里的生活。安和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最后死在了纳粹的难民营中。但是她的日记得以流传,在过去整整70年时间里,这本书不断地提醒人们维护人类基本自由和尊严的价值。联合国纽约总部11月9日举行了特别活动,邀请了550名学生共同讨论《安妮日记》及其对大量移民和难民处于流动之中的当今世界的意义。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响)

1938年的11月9日标志着纳粹在德国针对犹太人的残酷暴力行动的开始。11月9日晚到10日这一历史发生巨变的时刻也被称为“破窗之夜”。

2017年的11月9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会堂迎来了550名来自纽约地区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共同纪念记述那个黑暗年代一个小女孩的经历的《安妮日记》出版70周年。这次活动的主题为“从绝望到启迪:《安妮日记》问世70周年”。

联合国负责全球传播事务的副秘书长斯梅尔主持了这次特别活动的开场。

斯梅尔:“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安·弗兰克——一个年轻女孩的日记》这本书非常特别的书出版70周年。安在写这本日记的时候只有13岁,那时她被迫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家庭的阁楼里秘密地躲藏着。当纳粹掌权时,家人带她离开了德国,来到后来也沦为纳粹统治之下的荷兰避难。在那个阁楼上生活的两年时间里,安把她的恐惧和感受记在了日记里。当她和家人被当局发现并把他们遣送到集中营时,很不幸,安和姐姐都死在了狱中。那时,安15岁。但她的日记得以幸免,并得到了发表。今天,我们可以从她遗留下来的勇敢和其他精神当中学到很多。她提醒我们,要团结一致站起来反对反犹太主义,反对所有形式的憎恨。”

荷兰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对这次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该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丽丝·格雷瓜尔(Lise Gregoire-van Haaren)出席了活动,并向在场的学生们表示,她在青少年时代便参观过安在阿姆斯特丹藏匿过的那所房子。她在参观时体会到了安和家人躲藏在那里时的感受。

格雷瓜尔: “作为开头,我想告诉你们我每天的生活是怎么开始的。每天早上我带儿子去上学,在我们住的附近有一个老人经常坐在椅子上,他认识周围的所有小孩,他总是对孩子们说:你好,未来。然后说:千万不要欺负任何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就是未来。我很高兴得知你们当中的很多人都读过安·弗兰克的这本书。她仍然是对当今的年青一代和未来年轻人的一种激励。她在日记中写道:已经做了的不可能收回,但是可以预防它再次发生。安·弗兰克给我们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启示就是,我们必须从过去吸取教训。现在世界上并不安全,并不和平,我们仍然看到不同的群体受到歧视、排斥和迫害,这或许是由于他们的宗教,由于他们的性取向、政治观点、族裔、性别、年龄,或者他们皮肤的颜色。预防这种歧视要从尊重开始,尊重每一个人, 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法治。联合国的责任就是确保世界各国的政府承担这种责任。对于我和其他许多外交官,安·弗兰克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天的工作。”

除了《安妮日记》外,在这次活动上,来自纳粹时期的其他犹太儿童、以及受到波黑战争和卢旺达种族屠杀影响的儿童的日记也得到了宣读和讨论。

在活动的休息间隙,来自纽约曼哈顿瓦格纳中学的8年级学生林世航向我们讲述了他在这次活动中的观感。

林世航:“我们要感谢我们现在的情况,因为以前在世界第二次战争的时候,有很多人死了,很多犹太人死了,德国人觉得他们比他们更低一等。我觉得我们这个时候在美国很安全。”

这次活动不仅在于启发年轻学生思考犹太大屠杀及其影响,同时也鼓励他们思考当今世界难民和移民的命运。林世航的父母就是来自中国的移民。

记者:你爸爸妈妈来自中国什么地方?

林世航:福州。

记者:他们现在做什么工作?

林世航:他们开餐馆。

记者:你们家的餐馆在什么地方?

林世航:Queens(皇后区)。

记者:做什么样的食物?

林世航:快餐、外卖。

记者:你觉得你妈妈爸爸很辛苦吗?

林世航:他们做得很辛苦,都没有休息。他们都是每天做12个小时,都没有休息,没有时间。我爸爸开餐馆的时候,他手术刚刚做好,好了一点,就去做。我觉得他做得很累,很辛苦,每天12点才回来。我很感谢他们。他们做工就是为了我和我的妹妹生活更好。

在全球范围内,移民人数多达2亿4400万,而难民人数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6500万。与此同时,移民和难民在许多环境下遭受着歧视和排斥。

一名学生代表在会上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生代表:“如果有人说难民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来自其他的地方,那么你应该问他:为什么?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但我们都是人,我们都应当得到平等的对待,而不论我们来自哪里,我们的种族、性别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方面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确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是我们都应当以同等的方式得到对待,我们都是人。”

主持人进一步邀请同学们思考,如果看到有难民和移民遭受歧视的现象,他们会怎么回应?其中 一位学生这样说。

学生代表:“我们还可以说,他们只是想过一种正常的生活,就像我们一样。他们也想学习,他们想和平。他们被困在交火中,但就像大多数其他人会做的那样,就像你跟我会做的那样,他们想逃离那种挣扎和困境。”

11月9日还是象征冷战结束的柏林墙倒塌的日子。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联合国图片/Elizabeth Scaffi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