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青年论坛上的中国声音(10:46)

联合国青年论坛上的中国声音(10:46)

下载

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组织、秘书长青年问题特使办公室和联合国青年发展机构间网络协助举办的第六届青年论坛日前在纽约总部圆满落幕。来自全球各地的近700名优秀青年代表围绕“青年在变化中的世界里在消除贫困和促进繁荣方面的作用(The role of youth in poverty eradication and promoting prosperity in a changing world)”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年轻一代应如何在推动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重点针对减贫、就业、性别平等、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联合国新闻特别专访了出席论坛的几位中国青年代表,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新生代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关怀与诉求以及责任与担当。请听记者程浩的报道:

联合国青年论坛自2012年起由经社理事会每年举办一次,旨在让青年人参与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讨论,为年轻一代集思广益、表达自身意见、交流思想并共同思考如何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作为联合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青年参与活动,论坛也为各国政要及领导人、民间组织和关注青年议题的机构代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平台,就影响青年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商讨。

联合国驻华系统今年特别派遣了三位青年职员与三名00后青少年共同组成中国青年代表团,在联合国的讲坛上让全世界听到中国青年的声音。孟珺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提名的优秀青年代表。

孟珺:“这次是由三个不同的(联合国驻华)机构来提名了这些候选人,包括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有联合国驻华总代表办公室,一起提名了这些年轻人。他们涵盖的问题也比较广泛,包括从性别平等到扶贫、到教育、到人口,各方面的问题都有涉及到。这一次的主要目的是我们想让这些年轻的人有一个平台,让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也想让世界知道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也这样的优秀、很有深度,然后也希望联合国的声音能够传递到中国,让大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帮助国外和国内的青年人交换思想,看看对这些现代的社会挑战有没有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来自北京市人大附中的郑博中和孙海若,因在2016年“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上的优秀表现,获环境署提名入选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联合国青年论坛。年仅16岁的郑博中告诉记者,他此次关注的议题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即消除贫困、促进繁荣,以及青年就业和创业。

郑博中:“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参加北大爱心社的活动。因为我在北京上学,在北京比较繁荣的一个地方,所以我看到周围的环境都是非常繁华、一个‘发达中国’的样子。但其实在离我们很近的河北有一个叫丰宁县的地方。那里的人都比较贫困,甚至有很多(孩子)辍学在家……所以我们就会组织活动,给(贫困儿童)提供经济支持,让他们去上学……中国虽然有的地方真的非常发达,而且中国整体的GDP也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国是一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而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情况。我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国虽然贫困人口没有占到很多很多,但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很大的国家,所以如果乘一个百分比的话,中国还是有很多很多贫困人口的,这个情况不容小觑,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议题,也需要引起所有人一起去关注的方面。在这个青年论坛上,不仅有像我这样比较年幼的青年,也有很多比较成熟的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所分享的一些见解都非常深刻,而不是像我看到的层次比较浅。比如说,我们在前两天参加专门关于消除贫困的论坛时候,有一个硅谷的精英、还有一些非洲的同学谈到他们政府对他们创业的一些资金支持上的优势和劣势,还有很多其他的项目和情况,都是我所不知道的。所以,来到这个论坛,我知道了在世界各个地方都发生了不同的情况,而且有不同的情境。这个论坛就是所有人在一块儿,各行各业里的精英或者一些像我这样的聆听参与者一起去想不同的办法来解决不同的情境。所以我觉得这是这个论坛非常好、而且也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

image
出席联合国第六届青年论坛的中国青年代表 联合国图片
古灵精怪的郑博中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学霸”,曾获得全国高中生英语学术辩论赛北京赛区亚军、美国霍普金森大学数学测试最高奖、国际青少年科技实践大赛团体冠军等多项大奖。去年,他参加了联合国环境署首届“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并发表了《青少年的梦想:改变环境,改变世界》英文演讲,希望能够引领同龄人热心公益、承担社会责任,为改变环境而努力。事实上,郑博中对联合国并不陌生,早在2015年就作为中国儿童大使出席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此次“故地重游”,他是否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呢?

郑博中:“首先头衔就不一样了,因为原来是儿童大使;我站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大会上、看底下所有的高官之类的都是一种非常非常敬佩而且人生巅峰的感觉,自己觉得这个地方很神圣,但难以参与进来。但这次再来联合国,就是我切身地参与到讨论当中,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非常优秀的青年人一起交流,这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给我一种信心。因为这个论坛是关于青少年的,我们看到很多有能力的青少年,所以信心就是青少年作为未来的继承者,他们是有能力、可以担当起这个责任的。我们看到很多杰出的青年人,他们很有想法,真的可以做出改变,然后他们也有自己的计划……所以这次给我的改变就是,我们不仅可以在这里观望,但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做出改变和努力。这就是两次心态和收获不一样的地方。”

同样是高一学生、有“公益美少女”之称的孙海若在课余时间一直致力于减贫与环境保护的项目。去年,她作为学生执委会副主席积极参与了“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的筹备与宣传工作。作为人大附中中外办学项目学生会主席,她发起了“北京市中学生环保联盟”,呼吁更多的学生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2015年,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阿美亚洲民族少年梦想之旅”公益活动,积极参与了偏远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儿童的减贫、教育和环境发展等活动。此外,她还参加了“红丹丹文化助盲活动”并担任志愿者,录制有声读物,帮助盲人阅读和学习。孙海若告诉记者,在她的周围,关注、支持并参加慈善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其实并不多……

孙海若:“一开始我们在推这个(环保)项目的时候,我们去到的学校啊之类的可能都不是非常的重视。我们很多同学他们可能更愿意去打商赛,而不是去参加这样一个环保的公益项目。(打商赛)这是一个很亚洲式的课外活动,就是参加一个比赛,写商业的BP(商业计划),然后评谁的项目做得最好。这些东西就是比较跟他们申请大学相关,或者是很多人以后想学商,那么这个(活动)就跟我以后的专业相关,那么我就可能会更加愿意去做一个跟我的未来比较有关系的事情,而不是说去关注公益。我觉得这还是在中国高中里面比较普遍的一个想法。现在(高中生)面临的情况也确实使很多人可能不去想这种很世界性、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都是被像GPA(学分绩点)啊等等这些东西所(束缚),可能只是关注于我们身边的这一小圈东西,然后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国际视野来看待这些大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觉得大家对(公益)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这个可能对他们的未来、就是从事的行业啊之类的没有太大的帮助。我觉得这样一个情况急需解决,我们应该通过像这样青年论坛的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到,我们应该站在一个世界的舞台上、站在一个国际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来看待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说我找工作只是为了赚钱等等之类的…… ”

孙海若在论坛期间特别参加了亚太区青年问题的专场讨论,重点关注诸如毒品、艾滋病、性教育等讳莫如深、看似与身处“象牙塔”内的中国学生毫不相关的一些敏感议题,并且就海洋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孙海若:“我查过一些资料,就是(了解到)中国一个是海洋领域一直有争议,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利用的那些海洋领域里过度捕捞特别特别严重,我觉得用‘竭泽而渔’来形容并不过分。我还知道联合国有一个目标,就是我们想把10%的海洋完全保护起来。然后我就觉得这个目标可能会把渔业负担放在另外90%的海洋,那会不会对我们的海洋有更深的破坏呢?所以我提出来了自己的一个看法,就是说我们应该让一些科学家先去计量一下我们应该捕多少鱼、养多少鱼?怎么合适?把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然后我们把发展、探索以及保护海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可能会比一味的保护我觉得更加有可持续性。”

孙海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自己在联合国青年论坛上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认识到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中国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在很多中学并没有青春期保健的健康教育课程,因此有必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性教育,扩大基于保护个人隐私权的信息咨询、心理辅导,确保相关诊疗服务的可及性,秉着“关爱、理解、尊重和支持”的态度帮助公众更好的了解和应对相关问题。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出席联合国第六届青年论坛的中国青年代表 联合国图片